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就算是在一向以大为美的中国车市 , 十年前的销量榜单中 , 以雪佛兰赛欧、现代瑞纳、起亚K2、大众POLO等等为主的小型车 , 依旧占据了相当大的销量比重 。 不过在十年后的今天 , 即使是保值率常青树本田飞度、大众POLO等经典小型车 , 都已经被主流市场遗忘 。
而这甚至不是中国车市的特例 , 一向被认为是钟爱小型车的欧洲市场 。 排在前列的标致208、雷诺Clio、大众POLO等等 , 都出现了连续两个年度的同比下滑 。 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蔓延 , 今年一季度 , 欧洲小型车销量下跌近五分之一 , 远超大盘跌幅 。
是谁杀死了小型车?这个问题或许很多人都总结回答过 , 但今天的重点不是继续聊这个话题 , 而是另一个看起来比小型车市场要坚固更多的板块或许也将要被扼杀 。 它就是紧凑型轿车(A级车) 。
安全或成为压垮紧凑型车的最后稻草这个话题乍一听可能有点危言耸听 。 要知道 , 在去年的12个月之中 , 紧凑型车始终稳定的占据国内轿车总销量的50%以上 。 而轿车板块依旧是去年我国销量最大的乘用车板块 , 总销量超过1000万辆 。 如果说小型车在中国车市的没落多少都有点“咎由自取”的意思 , 那紧凑型车在价位、空间、动力、经济性等产品力维度 , 可以算是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
但说紧凑型车会走向没落也不是空穴来风 , 这其中的催化剂或许就是安全性问题 。 在近期的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碰撞测试中 , 由马自达 3(国内马自达3 昂克赛拉)、本田思域、丰田卡罗拉、日产Sentra(国内日产轩逸)等车型构成的成绩单里 , 除了马自达 3获得了G评级(优秀) , 其余无一上榜 。 这份名单上车型的含金量相信在紧凑型车中是毋庸置疑的 , 甚至一向以“屠榜”著称的斯巴鲁 , 这次直接以P评级(差)收场 。
不过这并非是这批主流紧凑型车集体退步了 , 而是IIHS升级了侧面碰撞的要求 , 于是导致了这场几乎“全军覆没”的成绩单 。 但新标准真的很苛刻吗?在新的侧面撞击要求下 , 速度被提升至约60km/h , 撞击物重量提升至约1.9吨(此前标准为约50km/h撞击速度 , 以及约1.5吨撞击物重量) 。 一方面 , 由于侧面撞击时 , 被撞车型几乎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 。 所以侧面碰撞的速度某种程度上相比正面碰撞更具有可参考价值 。 另外 , 1.9吨的撞击物重量 , 大约与主流中型SUV的整备质量接近 。 而这还是说的空载状态下 , 实际上如果是主流紧凑型SUV , 在满载乘员的情况下 , 基本也能达到这个重量 。 在SUV日趋成为乘用车主流选择之一的当下 , 这一测试新规可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 。
为什么拿SUV举例?因为由于测试的客观环境 , 侧面碰撞测试时的撞击位置相对较高 , 整体更接近SUV车型的体态 , 这也导致所有的轿车几乎都先天处于劣势状态 。 事实上 , 在数月之前公布的关于中型车的相关测试报告中 , 同样包括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日产天籁、雪佛兰迈锐宝(测试车型均为美版 , 为方便理解 , 车型名以国内版本做参考)等第一梯队的产品成绩单也是一片惨淡 。
虽然伴随测试标准升级的阵痛 , 紧凑型车与中型车都需要进行针对性地“打补丁” 。 但毫无疑问 , 在成本、结构压力之下 , 紧凑型车的升级难度显然更大 。 而在全球主流市场日趋完善的碰撞测试体系之下 , 测试成绩对于车辆的宣传口碑、保险费用等直接会影响销量的因素挂钩的越来越紧密 。 国内的“帕萨特A柱门”事件就是个很好的案例 。
紧凑型车做到“最好”可能还是会被淘汰如果说紧凑型轿车潜在的“悲剧”可以从安全性维度牵出线头 , 那么这个线团的本质还是在于轿车与SUV产品冲突下的此消彼长 。 轿车的结构性优势在于经济、舒适、操控等板块 , 而SUV在结构上天然具备视野、空间、通过性等方面的优势 。
推荐阅读
- smart-精灵 1增加选项:解读心动版和BRABUS性能版的竞争力
- 没有竞争对手,零百加速最快2.95秒,路特斯首款SUV只要82.8万起
- 五百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又双叒翻车了?
- 2023款宝马“最新”SUV!新一代宝马X1实车到店,气场碾压X3
- 云南最牛黑老大,小学文化盘踞昆明十余年,为赚钱把全家拉下水
- 能靠脸偏靠实力,红旗H5三车连撞获优,国产高端品牌站起来了
- 媒体行业报告: 从产业电商行业特性细看国联股份核心竞争力
- 广西美女魂断纽约, 无人处理后事
- 男子点8只牛蛙上菜后发现仅2只,店员百般狡辩,把顾客当智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