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二 )
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课前投入不足 , 表现在:(1)集体备课研究力度不够 , 有的流于形式 , 甚至应付公事 , 难以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体素质 。(2)个人备课不充分 , 教学环节设计不精 , 缺少问题情景的创设以及学生活动的精心设计等 , 教学方式单一 ,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
2、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 , 自主学习的方法欠缺 , 大多数学生没有把学习变成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 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 , 迫切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管理 , 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二、构建“三阶段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是我校推进课程改革 ,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 各备课组要高度重视 。“三阶段”是指:课前、课中、课后;“五环节”是指:目标定向、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拔提升、训练反馈(当堂达标) 。
课前:1、从有效集体备课入手 , 提高备课组整体备课水平 。
基本要求:集体备课要认真落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备课组要把握集体备课的重心,根据学校制定的不同课型集体备课内容要求 , 重点要放到教法学法探讨和学生活动设计上来 , 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内容的讨论上 。二是既要集思广益 , 形成共性 , 又要发挥特长 , 形成个性 。三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 让他们在备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
落实措施:(1)教导处、级部加大督查力度 , 对各备课组的备课时间、备课地点、备课资料均予以定期检查 , 实行周反馈制度 , 在每周印发的《教学简讯》上及时通报 。(2)包组领导及级部主任要监督备课组长 , 并认真参与每次活动 , 确保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 。
2、以加强教学设计为主优化个人备课 , 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 。
基本要求: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成果进行规范、有效的个人备课 。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 , 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 , 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 , 高质量的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活动设计、备练习、备作业的常规要求 , 做到规范备课 。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 , 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 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