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大多数人从没尝过食用油的真正味道,因为它们原本是臭的( 三 )
在20世纪20-60年代间 , 美日的食用油精炼工厂就常常用多氯联苯当作加热食用油的热媒(传热介质) 。 当时美国盛行的脱臭机器的热媒通常是联苯和二苯醚 , 商标通常为 Dowtherm A 和 Therminol VP-1 。
文章图片
图9/15
老式变压器常使用多氯联苯作为绝缘物质 , 因此是多氯联苯的重要来源 。 图片来源:wikipedia
当然了 , 在正常情况下多氯联苯被密封在管子里 , 并不和食用油直接接触 。 然而在1968年 , 脱臭装置中的多氯联苯造成了震惊全球的公共食品安全事故 。
作为以稻米为主食的国家 , 日本有制造和食用米糠油的习惯 。 可是 , 米糠的游离脂肪酸含量非常高 , 因此气味特别冲 , 如果不除臭许多人无法接受 。 于是脱臭技术出现后 , 日本也开始利用脱臭设备为米糠油脱臭 。
文章图片
图10/15
文章图片
图11/15
米糠(上)和精炼(包括脱臭)的米糠油(下) 。 图片来源:wikimedia
然而在1968年1月 , 日本九州的一家米糠油精炼工厂的热媒管道破裂 , 装着品牌为 Dowtherm A 的多氯联苯从中流出 , 污染了米糠油 。
文章图片
图12/15
当时日本食用油工厂采用的脱臭设备 。 米糠油(淡绿色)被管道中的多氯联苯(深绿色)加热 。 图片来源:wikipedia
接着 , 这些米糠油又被卖给消费者以及养鸡户 。 结果在1968年2-3月间 , 40万只鸡死亡 , 而1.4万人因为食用了被多氯联苯污染的米糠油而生病 。
病患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发黑、长出氯痤疮、眼眶周围和身体也流出黑色油脂分泌物、儿童变得呆蠢等等 。 后来超过500人因此死亡 。 这就是著名的“油症”事件 。
文章图片
图13/15
日本油症患者面部的氯痤疮 。 图片来源:doi.org/10.1289/ehp.59-1568099
因为油症事件 , 后来日本政府下令禁止使用 Dowtherm 作为热媒 , 并在1973年制定了化审法(化学物質の審査及び製造等の規制に関する法律) 。 基于同样的理由 , 美国后来也禁止使用多氯联苯当作食用油脱臭工艺中的热媒 。
不过 , 多氯联苯很难被排出人体 , 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可以延续一生 。 这就是为什么到了2011年8月29日 , 日本正式通过了《油症救济法》 , 为处理50年前的事故的后遗症制定了法律依据 。
推荐阅读
- 齐鲁|齐鲁医学创新高峰论坛召开 专家共话前沿科技促医学进步
- 新浪科技|哈啰顺风车:三年完单总量3亿 认证车主数量达1800万
- 新浪科技|还在售卖!上万元买肯德基盲盒套餐,中消协呼吁抵制
- 新浪科技|美国百强雇主榜单:英伟达摘得桂冠,Meta下跌36名,Zoom吊车尾
- 新浪汽车|特斯拉回应ModelY起火:被旁边充电中的网约车引燃
- 快科技2018|三星Galaxy S22新配色曝光:新增樱花粉 2月8日见
- 识别|外卖界又一黑科技 饿了么计划2022年覆盖100000顶智能头盔
- 斯达|汉威科技:目前能斯达的电子皮肤已有小批量商用
- 快科技2018|美团公开新专利:指纹解锁共享单车 不用扫码了
- 疫情|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学子以舞抗疫,“艺”心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