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为什么你和你对象,都觉得自己做了大部分家务?
来源:果壳
居家过日子的时候 , 像这样的事 , 你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
当研究者们询问丈夫和妻子他们分别承担了多大比重的家务时 , 妻子们会说:“你在开玩笑吧?我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 , 至少是90% 。 ”丈夫们则会说:“实际上 , 我做得很多 , 大约在40%左右 。 ”尽管不同的夫妻说出的具体数字不同 , 但其总和都会较大幅度地超过100% 。 这会诱使人们推断这些夫妻中至少有一人在撒谎 , 但更有可能的是 , 每个人都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回忆 。 ——《错不在我》
就算最懒散的丈夫也会觉得:我多少还是做了那么一点吧……20%?30%?
当合作者一起取得了成功之后 , 如何在成员间论功行赏就成了一件不得马虎的事儿 。 如果贡献没有分配好 , 可能就会闹得大家不欢而散 , 学术圈中就经常出现因争抢荣誉 , 最终亲密无间的战友也割席分坐的事儿 。
比如 , 因发现胰岛素而共同摘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的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erick Banting)和约翰?麦克劳德(John Macleod) , 就在获奖后各自抬高自己的贡献 , 班廷声称麦克劳德仅仅提供了实验室与器材 , 而没有对实验做出任何实质性帮助;而麦克劳德在演讲中谈及最初的灵感时 , 则根本就没提到班廷的名字 。
班廷(左)与麦克劳德|Library & Archives Canada/U of Toronto
不仅如此 , 1962年的李政道与杨振宁也因早年的论文署名顺序 , 以及对“宇称不守恒”理论贡献孰高孰低的争执而分道扬镳 。 围绕着青蒿素与屠呦呦所发生的一系列争端 , 更是近期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
上面这种团体一员倾向于过高估计自己对团队贡献的现象 , 在心理学中早有界定 , 它被称为夸大贡献(over-claiming credit) 。
这种现象中 , 合作者容易处于一种“当局者迷”的状态 , 他们认为自己对功劳的评估合乎事实 , 实际上却夸大了自己的贡献 。 如果要求每名合作者都以百分比形式评估自己的贡献 , 其总和通常会超过100% , 达到120%~140%左右 。
夸大贡献可不仅仅存在于诺贝尔奖得主中 , 实际上只要有团队的地方就有夸大贡献 。 最近 ,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明星教授尼可拉斯?艾普利(Nicholas Epley)就和他的同事一起 , 在论文作者、MBA学员和游客身上也挖出了夸大贡献的现象 。 更重要的是 , 他们首次发现 , 团体规模还会影响夸大贡献的程度:团体越大(合作者越多)夸大贡献就越普遍 。 他们的研究曾发表在期刊《实验心理学:应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上 。
这篇论文 , 我的贡献大!
早在十年前 , 艾普利等人就大规模向当时顶级组织行为学期刊上的论文作者递送了研究问卷 。 共有41%的论文作者回复了调查 , 其中一部分只需要评估自己对他们所发表论文的贡献率 , 而另一部分则要先评估其他合作者的贡献 , 最后才能评估自己的贡献 。
推荐阅读
- 齐鲁|齐鲁医学创新高峰论坛召开 专家共话前沿科技促医学进步
- 新浪科技|哈啰顺风车:三年完单总量3亿 认证车主数量达1800万
- 新浪科技|还在售卖!上万元买肯德基盲盒套餐,中消协呼吁抵制
- 新浪科技|美国百强雇主榜单:英伟达摘得桂冠,Meta下跌36名,Zoom吊车尾
- 新浪汽车|特斯拉回应ModelY起火:被旁边充电中的网约车引燃
- 快科技2018|三星Galaxy S22新配色曝光:新增樱花粉 2月8日见
- 识别|外卖界又一黑科技 饿了么计划2022年覆盖100000顶智能头盔
- 斯达|汉威科技:目前能斯达的电子皮肤已有小批量商用
- 快科技2018|美团公开新专利:指纹解锁共享单车 不用扫码了
- 疫情|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学子以舞抗疫,“艺”心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