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芯片供应链角度,看小米高端化


|从芯片供应链角度,看小米高端化
文章图片
图1/10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周霄(高级研究员) 陈陪
来源:表外表里(ID:excel-ers)
数据支持 | 洞见数据研究院
年度“新旧更替”之交 , 5G手机战场硝烟再起——兵马未动 , 抢“芯”先行 。
据相关信息显示 , 台积电2021年5G先进制程芯片产能已被 “预订一空” , 苹果独占八成5nm芯片产能 。
众手机厂商将目光转向三星 , 但据了解 , 三星的5nm芯片除自用之外 , 留给其他手机厂商的产能也有限 。
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 , 有能力代工7nm、5nm芯片的制造商只有台积电和三星两家 。 这意味着 , 就国内手机品牌来说 , 在华为受经济限制沉寂之后 , 能拿到两厂更多剩余产能的那家或那几家 , 或许是下一个5G高端机之“光” 。
那么 , 究竟会是一家、几家还是“全军覆没”呢?本文将从芯片供给和用户需求两个方面展开合理性分析 。
供给端:抢“芯”竞赛 , 起跑线直接变天花板
5G安卓高端机战场 , 最先入局且呼声最高的莫过于三星、华为 , 然而在5G时代真正到来 , 新型智能手机爆发式增长的时刻 , 却由于美国芯片断供的政令 , 使华为5G高端机业务近乎面临停滞的状态 。
为什么限制芯片 , 仿佛掐住了手机厂商5G高端机的命门?这得从芯片的重要和稀缺性说起 。
芯片好比手机的“心脏” , 不仅决定了手机的性能和运行效率 , 还是手机升级换代的根本 。 芯片通常制造在半导体晶圆表面 , 晶圆制程越短 , 意味着处理器运算效率高 。
根据行业惯例 , 越高端的手机需要制程越短的晶圆来支撑 。 而上文已经说过 , 台积电和三星是晶圆制程方面唯二能制造适配高端机(7nm、5nm)芯片的厂商 。

|从芯片供应链角度,看小米高端化
文章图片
图2/10

通常情况下 , 三星、台积电的芯片产能 , 除了会提供给苹果、三星、华为这样的有芯片设计能力的手机厂商外 , 也会为高通 , 联发科等几家芯片研发设计商代工 。
三星自研自产的芯片主要供自己手机品牌自用 , 而高通、联发科交由台积电和三星代加工的芯片 , 最终会再提供给小米、Vivo、OPPO等手机厂商 。
因此 , 对小米、Vivo、OPPO来说 , 能否拿到5G手机需要的高端芯片 , 关键在于能否拿到高通、联发科的这部分芯片 。
但问题是 , 可供适配5G高端机的7nm、5nm芯片的制造产能 , 实在是太紧缺了 , 高通、联发科能拿到的芯片也非常有限 。
台积电2021年5nm芯片80%以上的产能已被苹果包揽;其空出的7nm芯片产能 , 基本被超微半导体(电脑、游戏机类芯片设计商)接手 。
而三星5nm生产线 , 由部分7nm相关资源升级扩产后而来 , 这一方面导致其7nm的产能总体减少;并且其2021年7nm的产能 , 大部分供给英伟达(另一家电脑、游戏机类芯片设计商)和一家挖币的矿商 。
另一方面导致三星5nm芯片目前的良品率不达标 , 在芯片的质量方面不如台积电稳定 , 同时产能也不高 。 如下图所示 , 三星5nm芯片预估产能为5-10K/月 , 台积电则为60-70K/月 。

|从芯片供应链角度,看小米高端化
文章图片
图3/10

据一些卖方调研的消息 , 高通明年的5nm芯片订单 , 90%将由三星代工 , 10%会分到台积电那边 。 当前高通5nm配置的骁龙888芯片已经由三星全权代工 。 如此一来 , 高通的5nm芯片成为了众手机厂商们眼中的香饽饽 。
但三星的5nm芯片本身产能不高 , 还要优先保证自有手机产品的芯片供应 , 剩余留给高通的5nm产能也不多 。 谁能拿下高通5nm芯片这块仅剩的肥肉 , 就看小米、OPPO、vivo们各凭本事了 。
如今看来 , 成功打动高通拿下芯片供应的是小米 。
上周 , 小米11发布(2020.12.28上市) , 搭乘5nm骁龙888芯片;相比之下 , OPPO同期推出的新款5G手机(2020.12.29上市) , 顶配搭乘的还是7nm骁龙865芯片 。

|从芯片供应链角度,看小米高端化
文章图片
图4/10

骁龙865芯片以及骁龙888芯片都是由高通公司设计研发的 。 而这两款芯片首次应用都在小米手机上(小米10配置的是骁龙865芯片) , 甚至小米还对骁龙888有“命名”权 , 可见两家关系确实不一般 。

|从芯片供应链角度,看小米高端化
文章图片
图5/10

而想弄清这一点 , 需要从小米与高通的“亲密关系”说起 。
小米对高通“人脉资源”的基础在于小米的总裁和代理首席财务官王翔 , 其十余年前曾在高通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 。 有这层关系在 , 小米相比于OPPO、Vivo等在芯片的供货渠道上 , 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
但更关键的是 , 小米采购量足够大 , 价格也给得更好 。 目前双方的合作关系 , 可能已经发展到双边共赢状态 。
据2017年雷军微博的披露数据:小米卖出的高通骁龙800系列芯片数量占整个中国区的66% , 是高通在中国区的第一大客户 。
如今 , 5G高端机市场风口打开 , 两个“老朋友”显然又一拍即合 。
但和小米“关系亲密” , 可能意味着高通在芯片供给上 , 和其他手机厂商有些疏远 , 毕竟供货太少 。 而OPPO、vivo等品牌在5G高端机上是更进一步 , 还是被边缘化 , 要看其能从联发科那里拿到多少合格的芯片 。
当然了 , 在华为5G高端手机战线暂时性收缩 , 行业出现结构性调整的背景下 , 即便芯片供给面临着问题 , 各大手机厂商也都不愿错失这个难得的机会 。 宏观层面在5G建设方面提速落地的“发令枪”响起时 , 大家摆的都是冲锋姿势 。
而即便小米拿下了高通最新的5nm芯片 , 也只是保证了芯片和手机的供应 。 而具体的能否拿下5G高端手机市场份额 , 则是另外一个战场 。
需求端:5G建设提速落地 , “换机潮”红利到来
随着5G基站等基础条件的逐步成熟 , 国内5G用户的渗透率也在稳步提升 。 由此带来了一波持续的“换机潮” 。
根据中国通信院数据 , 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从3月开始恢复上升趋势 , 而5G手机占比从6月保持强劲势头至今 。

|从芯片供应链角度,看小米高端化
文章图片
图6/10

迈入5G时代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 华为眼看是难以吃到这波红利了 。
“芯片禁令”影响下 , 台积电不再为华为供给5nm芯片 , 华为无奈转战大陆市场寻找替代供应商未果 , 使得华为5G高端机仍面临无芯片可用 。
芯片紧缺已经影响到华为手机出货量份额 。 如下图所示 , 2020Q3 , 其在全球市场以及大中华区的出货量份额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 。

|从芯片供应链角度,看小米高端化
文章图片
图7/10

而华为供给不足造成的市场需求空缺 , 自然会被其他厂商补上 。 目前 , 风口上的国内外多家手机厂商都在调高2021年的出货预计 。
据《日经新闻》报道:苹果将在2021年上半年生产9600万部iPhone , 同比2020年增长30% 。 2021年全年销售目标锁定2.3亿台 。
据外媒消息:三星方面预计 , 在竞争对手华为面临严格监管的情况下 , 三星 2021 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增至 3 亿部 , 同比增幅为 15% 。
据Counterpoint称:小米告诉一些供应商 , 其内部目标是在2021年出货多达3亿部智能手机 。
但就国内市场而言 , 国产品牌的5G手机用户基础和前期市场教育可能相对表现得更好 。 2020年11月份用户偏爱选购的5G手机机型显示 , 华为和小米包揽了前五 。

|从芯片供应链角度,看小米高端化
文章图片
图8/10

而华为上榜TOP5的华为Nova7、荣耀X10两款机型 , 都是7nm芯片制成的高端机;小米的三款机型 , 只有小米10是5G高端机 , RedmiK30、Redmi10仍主打性价比 。
可以看到 , 华为确实已经在高端机领域走得很远 , 而紧随其后的就是小米 。
在5G时代前段 , 小米还是用惯例“性价比”逻辑打开市场 。 如今依托芯片高端化 , 切换到5G高端手机输出 , 相比其他厂商 , 更易承接用户对高端机的需求供给 。
数据显示 , 和2017Q3~2019Q4手机出货量不断下滑相比 , 2020年小米在大中华区的手机出货量连着三个季度 , 出现持续性增长 。 同时 , 手机的ASP(平均售价)同步不断走高 。

|从芯片供应链角度,看小米高端化
文章图片
图9/10

这样的表现 , 在国内手机行业算得上优秀 。
根据IDC数据 , 2020Q3 , 小米的出货量环比增速为20.88%;ViVo为0.67% , OPPO为0% , 基本都是环比零增长;苹果、华为的环比增长跌为负值 。
手机出货增速领先之下 , Q3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所占的份额进一步扩大 。

|从芯片供应链角度,看小米高端化
文章图片
图10/10

综合来看 , 手机市场结构性调整的契机下 , 5G基建预期落地促成了各大厂商向高端机进发的关键时机 。 而凭借芯片供应渠道的打通 , 小米在5G高端机的表现上可圈可点 。
但明年抑或未来 , 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的5G高端机竞争格局将演变成怎样的局面 , 目前还难以下结论 。
小结
芯片产能全球短缺的情况下 , 华为5G布局的战略性收缩 , 给其他手机品牌 , 特别是5G高端机厂商的发展留出空缺 。
整个国内手机市场出现结构性调整的机会 , 对所有竞争者来说都是极其“可贵”的 。 但现实是 , 那些准备充足 , 从很早就开始布局打关的企业 , 才能承接住这个机会 。
小米作为其中一个抓住机会的企业 , 在高端机扩张上做到了更进一步 。 只是这个契机能维持多久 , 又是否会出现新的变数 , 还需要长期观察 。
【|从芯片供应链角度,看小米高端化】(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