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了,吉利还在为自己埋雷( 三 )
而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中 , 吉利迫切想要吃下所有技术路线的所有市场份额 , 因而延续并放大了燃油车时代的品牌矩阵式打法 。 时至今日 , 吉利新能源汽车品牌之多、产品体系之繁琐已经到了令消费者眼花缭乱的地步 。
例如 , 吉利从2015年发布帝豪等一系列传统燃油车品牌的电动化改造车型;2017年 , 以特斯拉为对标的极星品牌从沃尔沃拆分 , 同年 , 吉利与沃尔沃合资成立高端市场品牌领克 , 并于2018年发布首款新能源混合动力SUV领克01;2019年 , 吉利新能源从吉利体系拆分成为独立子品牌 , 同时吉利发布新能源品牌几何;2021年 , 吉利分别通过集团孵化、合资组建等方式成立枫叶汽车、smart、极氪等新能源品牌 , 尝试覆盖低端及高端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
对于缺少新能源技术积累的吉利汽车来说 , 多品牌策略意味着财务的重大负担 。 从2017年开始 , 吉利汽车的商誉及无形资产快速增长 , 2020年达到186.53亿元 , 而2016年仅为64.69亿元 , 其中有相当部分来自研发投入的资本化 。
此外 , 吉利的新能源品牌布局还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完成燃油车品牌与新能源品牌的切割 , 而是想保留燃油车品牌优势 , 无缝过渡至新能源市场当中 。 例如 , 帝豪是吉利在燃油车时代的子品牌 , 并率先以油改电方式拉开吉利进军新能源的序幕 , 其品牌力在燃油、纯电、混合电力等多种车型的混乱布局中逐步消耗 , 未能形成清晰的消费者认知 。
2、吉利的新能源布局动作过于激进 , 同时缺少清晰的顶层规划 。 例如 , 吉利多次尝试梳理新能源品牌 , 但在新能源销量不佳的背景下 , 吉利不得不多次孵化新品牌 , 同时将已有品牌剥离 , 以避免不同品牌在同一体系中的内耗 。 此次极氪品牌从吉利体系独立 , 则是吉利新能源品牌“左右互搏”困境的缩影 。 相比之下 , 长城汽车等对手凭借精品策略 , 在新能源竞争中实现了对吉利的超越 。
极氪是救命稻草?
文章图片
图4/4
在早期个人创业时代 , 李书福最受人瞩目的特点无疑是自我革命的勇气 。 在横跨多行业的市场探索中 , 李书福总能抓住最具市场前景及竞争门槛的领域 , 并集中资源投入 。
而吉利汽车似乎丧失了这种能力 。 从1997年进入汽车生产 , 到2020年发布4.0全面架构体系 , 吉利经历了多次企业战略的转型 , 但越来越陷入“船大难调头”的困境当中 。
从2015年发力新能源市场开始 , 吉利陷入到新老品牌混乱的资源争夺中 , 以燃油车型为核心的产品格局不仅没有改善 , 反而在2019年以后出现倒退 。
推荐阅读
- 中新经纬|反向带货还是饥饿营销,瑞幸李国庆互怼伤害了谁?
- 顺利交付|2022开年第一辆!齐河融媒体直播车顺利交付!
- 出货|集邦咨询:预计 2022 年手机相机模组出货 49.2 亿颗,增长 2%
- 识别|外卖界又一黑科技 饿了么计划2022年覆盖100000顶智能头盔
- 市场|刘作虎:一加达成了一个小目标
- 代码|周鸿祎: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中国人35岁就老了?程序员年纪越大经验越丰富
- 快科技2018|美团公开新专利:指纹解锁共享单车 不用扫码了
- 快科技2018|2022年首款力作!苹果迄今性能最强新品曝光 超有质感
- 人物|周鸿祎不理解35岁被职场抛弃:不知道为什么 中国人好像35岁就老了
- 科学素质|“太难”的物理知识如何让受众听了还想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