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兴东:互联网企业是时候回归初心了

过去20年 , 互联网不但是引领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 , 更是推动中国社会变革与进步的重要驱动 。 但是最近几年 , 互联网在中国开始遭遇越来越明显的质疑 。 面对美国发起的科技战 , 一向作为中国高科技代表的互联网企业 , 并没有名副其实地承担起中流砥柱的作用 , 而社会舆论层面对互联网企业的非议和诟病也在明显增加 。
问题出在哪里?核心还是要回到互联网的本源——创新 。 套利还是创新?下坡还是上坡?这是解开中国互联网发展症结面临的首要问题 , 也是道路抉择的首要问题 。 创新 , 既是科技企业的本色 , 也是互联网的初心 。 创新成就了中国互联网 , 资本无序扩张偏离创新 , 甚至走向创新的对立面 , 也会将一些企业引向歧路 。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 , 中国互联网已经跨越了三个十年 。 一开始 , 互联网承载了全民的理想 , 早期互联网创业群体也大都富于理想主义色彩 。 那时候 , 我们基本上还是追随美国的互联网创新 , 互联网产业一穷二白 , 没有风险投资 , 没有真正的新经济机制 , 能创办一个1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就是最高梦想 。 当时很多人认为 , 我们创新不足是因为没钱 , 等有钱了 , 就会加大创新力度 , 会瞄准核心技术 。 但是到了今天 , 互联网已经贡献了多位中国首富 , 整个产业上市企业的市值已经高达5万亿美元 , 千亿美元的互联网企业已经超过5家 , 领军企业已经开始向万亿美元的高度进军 。 但是 , 核心技术在哪里?
以美国目前领军的互联网企业为例 , 谷歌不仅仅是全球搜索领域的霸主 , 更是与苹果一起通过移动操作系统及应用商店 , 主导了全球产业生态 , 卡住了中国互联网行业与服务最大的“脖子” 。 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成功上市之际 , 亚马逊的市值只有阿里巴巴的一半左右 。 而今 , 凭借云计算的创新突破 , 亚马逊市值已经抵达2万亿美元大关 , 几乎是阿里巴巴的3倍 。 脸书市值不如“2万亿美元俱乐部”中的其他四家 , 但其全球月活跃用户已经超过30多亿 , 在VR、AI等方面的创新也是引领全球 。
【创新|方兴东:互联网企业是时候回归初心了】相比之下 , 最近5年 , 除了抖音通过短视频在全球化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之外 , 中国互联网在技术创新、尤其是核心技术突破方面乏善可陈 。 借助移动互联网爆发而收割中国人口红利的资本扩张 , 挤压和碾压传统行业 , 成为互联网“爆富”的捷径 。 借助资本的力量 , 通过掠夺性的低价甚至免费战略 , 迅速抢占市场 。 通过数据获取的优势 , 锁定大规模用户群体 , 并且借助收购兼并 , 完成市场垄断 , 进而获取垄断利润 。
有专家曾根据本质的价值取向 , 将企业家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套利型企业家 , 一类是创新型企业家 。 以此为标尺 , 可以说 , 迄今为止 , 中国互联网大多数企业家 , 起码是目前大多数一线企业家 , 都还不能归入创新型企业家一类 。 因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家没有真正为全球互联网做出重大原创性贡献 , 只是互联网很聪明的使用者而已 , 也没有真正为中国高科技核心技术贡献实质性的力量 , 更没有为改变中国高科技整体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做出实质性贡献 。 甚至到今天 , 也没有谁能够为社会为世界提供真正的创新想象力 。
曾经 , 互联网是在重商主义思维主导下的商业领域一股难得的清流 , 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 但今天 , 互联网有成为资本驱动、利益至上的重商主义先导力量的趋势 。 经历了网约车大战、电商大战、共享单车和互联网金融等几轮搏杀 , 资本逐渐成为整个产业的主角 。 横向扩张和收购兼并成为巨头维持高增长的核心战略 。 “资本+数据”成为主导商业、最大程度谋求商业利益的法宝 。 到了P2P网贷和数字货币这一轮大爆发 , 正步入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
顶着高科技最闪耀的光环 , 背负着整个社会对创新的期待 , 已经先行一步“富起来”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 借助中国刚刚开启的“工程师红利” , 理应承担起中国核心技术突破以及国家战略科技崛起的梦想 。 否则 , 背离科技创新的逻辑 , 仅仅遵循资本扩展的逻辑 , 中国互联网巨头的本质将越来越像人力密集型的传统企业 。 通过掠夺性价格策略和人海战术 , 通过违反法律法规和基本企业责任的“996式”文化 , 终究将走向不断内卷化的窄路 。
难道中国互联网就不能诞生真正的创新型企业家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 相信下一个5到10年 , 中国高科技将焕然一新 。 企业家将开始泾渭分明的筛选旅程 。 上坡路和下坡路 , 虽然是同一条路 , 但科技领域的取向不同 , 就会南辕北辙 。 是继续过去轻车熟路的套利 , 还是转向披荆斩棘的创新事业?在这种历史性的转向面前 , 谁最早摆脱路径依赖 , 谁才可能豁然开朗 。 (作者是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院长 , 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OHI】项目发起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