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北斗系统比GPS“更显眼”?专家:定位航天器误差不超过3厘米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在近地太空中,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比美国全球定位卫星(GPS)系统信号更容易见到,而且更有可能成为航天器的灯塔 。
报道称,中国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人员发现,在2000千米或以下高度飞行的航天器,在任何时候看到北斗卫星的次数都比看到全球定位卫星的次数多50% 。
研究人员表示,北斗系统使用超精密原子钟,其定位精度也与全球定位系统相当 。
文章图片
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新华社采访人员 江宏景 摄
在2月22日出版的《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上,由吴春君带领的团队发表的一篇同行评审论文写到:“单独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有可能实现全球覆盖并为空间应用提供全天候定位服务的 。”
报道介绍,航天器和卫星的准确位置信息,传统上是通过地面跟踪站获得的,但有时没有地面站 。
这一信息对太空任务至关重要,因为定位方面的微小错误可能导致航天器轨道误判或其他问题 。
根据这项研究,中国多年来一直在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执行其太空任务 。中国太空科学家开发了全球定位系统的信号接收器和跟踪软件,以提高精确度,从而能够在误差不超过3厘米的情况下定位航天器 。
报道指出,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自己的版本,因为中国想要一套独立于美国军方控制的全球定位系统的导航系统 。去年,北斗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于被送入轨道,完成组网 。
吴春君的研究团队表示,北斗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近地轨道上的航天器能够看到更多北斗卫星 。研究发现,看到北斗卫星的次数从6到29不等,而看到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的次数只有6到15 。
报道评论称,随着中国推进太空发展计划,其太空资产正在增加 。中国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开始建造轨道空间站,同时用于探测极微弱信号(从引力波到水下500米的潜艇)的尖端卫星也在开发之中 。一位北京的太空科学家表示,许多这些新项目可以利用北斗系统的原子钟来进行高度控制、定时、测量和其他用途 。
然而,吴春君和他的团队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利用北斗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组合来获取最精确的信息 。他们指出,同时配备了这两个系统的接收器的航天器可以看到更多制导卫星——例如在北美上空,这个数字甚至可能翻倍 。
【视点·观察|北斗系统比GPS“更显眼”?专家:定位航天器误差不超过3厘米】这篇论文还写到,未来对信号接收器和软件的升级,可能会实现将这两个系统共用,完成前往月球等地的深空任务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
- 视点·观察|HDMI 2.1a规范或让用户购买HDMI线缆更复杂
- 视点·观察|拍照搜题等同作弊 App叫停后如何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