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管与科普 有效消除“疫苗犹豫”
关注新冠疫苗接种
◎采访人员 金 凤
“接种疫苗后 , 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 , 有的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 , 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 。 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 , 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 , 而免疫记忆也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4月7日 ,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大四学生王健力再次在校园里向同学们科普新冠疫苗接种常识 。
这个场景对于她再熟悉不过 。 春季新学期开学后 , 每逢周末或者课余时间 , 她和同学们便进社区、学校、医院 , 向大家推广新冠疫苗 。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4月7日消息 , 截至2021年4月6日 ,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4539.2万剂次 。
每一针疫苗 , 不仅是个人健康的重要保障 , 也是维持全社会安定健康的重要保障 。 去年9月起 ,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师生在全国开展现场调查、在线调查、质性研究 , 分析了近4000份现场调查及万余份在线调查数据后发现 , “疫苗犹豫”是当下新冠疫苗接种面临的较大挑战 。 人们在接种疫苗前主要关心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 , 其次是疫苗价格和接种风险 , 接受接种的建议主要来自医护人员 。
“存在犹豫的原因包括对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判断不到位、认为接种的必要性不高 , 对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还在观望等 。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金辉对科技日报采访人员说 。
“疫苗犹豫” , 即尽管疫苗可及 , 却迟迟未接种或拒绝接种疫苗 。 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健康威胁中 , “疫苗犹豫”与埃博拉病毒、艾滋病并立其中 。
“‘疫苗犹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 很可能逆转在应对疫苗可预防疾病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 。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 , 疫苗接种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措施 。 ”金辉说 , 近年来 , 学院一直在研究人们对HPV疫苗、流感疫苗等的接种意愿情况 , 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后 , 人们是否存在“疫苗犹豫”、犹豫的原因来自哪里、如何让人们放心接种 , 成为师生们关心的问题 。
“疫苗犹豫”是一个在特定背景下的复杂问题 , 根据时间、地点和疫苗的不同而变化 。 “我们分析认为 , 成人接种新冠疫苗时的犹豫 , 主要原因是对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缺乏了解 , 心存侥幸 , 认为即使不接种 , 也未必会感染 , 对感染的后果也认识不足 。 ”金辉说 , 综合来看 , 东部地区、高学历、家庭年收入高、不从事医疗行业、自评健康状态差与近一年内未接种流感疫苗的调查对象 , 更容易存在“疫苗犹豫” 。
如何打消“疫苗犹豫” , 筑牢群体免疫屏障 , 调查团队建议:加强疫苗监管和持续监测 , 提升应对能力;开展公众培训和循证指导 , 提高疫苗素养;注重与公众的风险沟通 , 传递有效信息;缩小“意图—行动鸿沟” , 提高疫苗可及性;展示和告知社会规范 , 强化公众责任意识 。
“具体来说 , 疫苗效力、效果和公共卫生影响等数据也是受种者愿意接种疫苗的重要证据 。 要开展针对公众‘疫苗犹豫’的监测 , 了解公众‘疫苗犹豫’的现状、变化趋势和潜在原因 , 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策略和措施 , 提升公众和医务人员的信任度 。 ”金辉同时表示 , 医务人员疫苗素养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信任度 , 建议推广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 , 增强公众和医务人员之间的互动 , 保持公众疫苗接种的信心 。
【|加强监管与科普 有效消除“疫苗犹豫”】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副书记凤启龙建议 , 可以启动统一疫苗流通和接种管理信息系统 , 开展疫苗冷链配送系统、接种单位标准化建设 , 以及出台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案、多种疫苗同时接种指导意见 , 设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等 , 全方位提升疫苗接种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南安市交通运输局:履行行业监管职责,扎实推进公路工程中介服务专项整治
- 人物|造车三兄弟的“喜与忧”:销量暴增但问题加剧,一人舒服两人困难?
- the|美FDA将批准辉瑞为12-15岁儿童提供COVID-19加强针
- Insight|太卷了!太不容易了!
- IT|美国CDC:无论接种疫苗与否 民众应避免邮轮旅行
- 上海|上海供水热线与城投水务官网合并上线,一站式服务更便民
- 苹果|死磕硬核科技,小米要与苹果一较高下
- 底层|上海: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前瞻研发
- 协同|网文论︱网络文学与AI写作:人机协同演化时代的文学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