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隐私是招聘平台应尽责任
韩秉志
北京市近日发布《北京市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办法》 , 自5月1日起施行 , 其中关于保护求职者隐私的相关内容 , 成为舆论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
人力资源服务业上接产业、下连就业 , 在稳就业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近年来 , 在新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 , 网络招聘因借助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需求等功能备受社会青睐 。 人社部发布数据显示 , 到2019年底 , 我国共有3.9万余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 近1.5万个网站 , 共帮助2.55亿人次实现就业和流动 。 尤其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 , 线下招聘会举办受阻 , “不打烊”的线上招聘服务成为用人单位招聘和劳动者实现就业的重要载体 , 引导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和求职者实现供需对接 。
不过 , 各类招聘平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 也出现了无序发展等问题 。 从“40元可买10万份简历” , 再到“投简历几小时后就接到骚扰电话” , 招聘平台的套路与陷阱让人防不胜防 。 近年来求职信息泄露现象虽不时曝光 , 却屡禁不止 , 今年央视“3·15”晚会再次点名曝光部分招聘网站求职者简历被售卖 , 说明招聘服务行业的规范和发展迫在眉睫 。
【|保护隐私是招聘平台应尽责任】今年3月1日起 , 人社部出台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开始施行 , 对网络招聘服务活动准入、服务规范、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 。 《北京市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办法》也明确 ,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求职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 , 从事网络招聘服务应当建立求职者个人信息安全监测预警机制 , 及时发现并制止超出合理需求的求职者个人信息下载行为 。 相关法律规定逐渐完善 , 说明社会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和保护达到新高度 。
我国有近9亿劳动年龄人口 , 上亿市场主体 , 未来人力资源服务发展潜力巨大 。 对于招聘平台来说 , 面对这么大的体量 , 自身核心竞争力本不该盯着手里的这点个人信息 , 而是应考虑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更精准高效匹配供需两端需求 , 用差异化、多元化经营策略来吸引更多活跃客户 , 拥抱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 换个角度来说 , 既然求职者信任你 , 愿意把最重要的个人隐私交付给你 , 招聘平台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 用更贴心服务建立长久品牌 。 否则 , 一旦陷入信任危机 , 就很难树立好的形象了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年轻人|人生缺少的不是运气,而是少了这些高质量订阅号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Samsung|新渲染揭示Galaxy S22 Ultra几乎就是Galaxy Note复刻版
- ASUS|华硕预热ROG Flow Z13:称其是“全球最强悍的游戏平板”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数字货币|2021年加密货币市场盘点:比特币仍是霸主,NFT进入大众视野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王者|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谁是王者? | A股2022投资策略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