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宝|科学数据有了存储银行】银行是存储货币的地方 ,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 越来越多的科学数据也开始被储存在“银行”里了 。
日前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具有国际化服务能力的论文关联数据存储库平台科学数据银行ScienceDB 。
科学数据银行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自主研发 , 是一个论文关联数据存储平台 , 能够为论文关联数据的汇聚、管理、开放、共享提供解决方案 , 为落实科研诚信、培育共享文化、加快数据流转和促进国际合作提供平台和服务保障 。
科学数据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等产生的数据 , 以及通过观测监测、考察调查、检验检测等方式取得并用于科学研究活动的原始数据及其衍生数据 。 科学数据包括多种形态 , 例如实验记录手写稿、电子表格、电子文本、电子图片、视频或软件代码等 。
科学数据银行支持共享、出版和开放获取 。 科研人员可以把各自收集整理的科学数据在数据银行中储存和出版 , 而数据银行通过吸纳“数据存款” , 把分散在个人和集体中的数据资源集中起来 , 使其更容易被发现、访问、互操作和重用 。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 , 科学数据的透明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学术论文等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 公开共享的科学数据 , 将在论文投稿过程中成为期刊编辑部、同行评议专家评审的依据 。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周园春说 , “论文发表后 , 也将有效提升其可发现性和可引用性 。 ”
对于研究领域而言 , 科学数据的共享还可供其他研究人员引用 ,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实验操作 , 缩短研究周期 , 使研究人员的主要精力可以集中于新的探索发现 。
据介绍 , 科学数据银行的前身于2015年就已上线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邱玉宝是第一批存储和共享科学数据的用户 。
“从2015年到现在 , 已经有20多个单位使用过这些数据了 。 ”邱玉宝说 , 这些数据的公开共享极大促进了他们2012年到2015年完成的项目成果的推广 , “之后 , 我们也持续在上面储存和公开了其他数据 。 ”
科学数据银行ScienceDB最初聚焦于促进国内论文关联数据的开放共享 , 现已积极开展与国际高端学术品牌的交流 , 2020年被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列为推荐的通用型数据存储库 。
作者:本报采访人员 吴月辉
推荐阅读
- 区块|面向2030:影响数据存储产业的十大应用(下):新兴应用
- 选型|数据架构选型必读:2021上半年数据库产品技术解析
- 殊荣|蝉联殊荣!数梦工场荣获DAMA2021数据治理三项大奖
- 数据|数智安防时代 东芝硬盘助力智慧安防新赛道
- 科学|中阳县北街小学:体验科学魅力
- 牛上|英媒文章:2021年最有趣的科学发现
- 曹志兴|90后教授曹志兴:最一流的基础科学来源于好奇心
- 审判|直接服务“三城一区”主平台,怀柔科学城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成立
- 平台|数梦工场助力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用数据驱动业务创新
- 数据|中标 | 数梦工场以数字新动能助力科技优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