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服务制造强国战略——高校智能制造工程课程建设研讨会暨《智能制造导论》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 , 为我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 为了进一步系统梳理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与能力构成 , 制定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的专业建设规范和人才培养方案 , 推进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 , 2021年6月5至6日 , 高校智能制造工程课程建设研讨会暨《智能制造导论》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 , 教育部原部长、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周济院士 ,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李伯虎院士 , 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 , 东北大学柴天佑院士 , 教育部高教司高东锋处长 , 高等教育出版社林金安副总编辑 , 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大学原校长赵继教授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余晓晖院长 , 与来自全国200多所高校与部分企业的4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

研讨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服务制造强国战略——高校智能制造工程课程建设研讨会暨《智能制造导论》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文章图片

6月5日上午 , 研讨会隆重开幕 , 开幕式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赵继教授主持 。 教育部高教司高东锋处长与高等教育出版社林金安副总编辑分别致辞 。

研讨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服务制造强国战略——高校智能制造工程课程建设研讨会暨《智能制造导论》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文章图片

高东锋处长在致辞中指出 , 2017年新工科建设启动以来 , 第一个五年即将结束 , 新工科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 要体现新的内涵 , 其核心内容是着力推动学科专业的优化升级 , 着力推动新兴工科专业和特色专业集群建设 , 着力推动院系组织创新变革 , 着力推动不同高校分类探索 。 高东锋处长强调 , 新工科建设 , 课程是基本要素 , 教材是基本工具 , 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有机融合 ,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教材建设坚持建用并重 , 持续改进共建共享智能教学理念 。 高东锋处长用“大、实、深、高”四个字高度评价了《智能制造导论》教材的大格局、宽纵深、内容实、高浓缩的特色 。 高东锋处长希望利用本次会议 , 深入研讨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建设规范和人才培养方案 , 加快培养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 , 为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做出更大贡献 。

研讨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服务制造强国战略——高校智能制造工程课程建设研讨会暨《智能制造导论》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文章图片

林金安副总编辑在致辞时首先对《智能制造导论》教材的出版与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 , 对各位院士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为加快培育智能制造创新人才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由衷的敬意 , 对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 。 他从“产业—专业—教材”的辩证关系 , 阐明了教材建设的重要性 , 并从高教社的发展历程、业务模式创新等方面介绍了高教社的情况 。 他表示 , 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与高教社一起 , 打造出更多高水平的课程和教材 , 为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贡献力量 。

研讨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服务制造强国战略——高校智能制造工程课程建设研讨会暨《智能制造导论》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文章图片

在随后举行的《智能制造导论》新书发布仪式上 , 周济院士、林金安副总编辑共同为新书揭幕 。

研讨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服务制造强国战略——高校智能制造工程课程建设研讨会暨《智能制造导论》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文章图片

新书发布仪式结束后 , 周济院士、李伯虎院士、卢秉恒院士、柴天佑院士、余晓晖院长围绕《智能制造导论》教材的内容 , 从智能产品 ,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 , 离散型制造智能工厂 , 流程型制造智能工厂 , 智能服务与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 , 智能集成制造系统等几个方面全面深入地论述智能制造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实践 。
周济院士在报告中指出 , 智能制造是一个“大系统” , 贯穿于产品、制造、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 由智能产品、智能生产及智能服务三大功能系统以及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云两大支撑系统集合而成 。 其中 , 智能产品是主体 , 智能生产是主线 , 以智能服务为中心的产业模式变革是主题 , 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云是支撑 , 系统集成将智能制造各功能系统和支撑系统集成为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 。 智能制造也是一个“大概念” , 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 。 智能制造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数字化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新一代智能制造这三个基本范式 。 对中国而言 , 不必走西方发达国家顺序发展的老路 , 应发挥后发优势 , 采取三个基本范式“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 。 一方面 , 实事求是 , 因企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智能升级;另一方面 , 坚持“创新引领” , 可直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 , “以高打低” , 走出一条并行推进智能制造的新路 。

研讨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服务制造强国战略——高校智能制造工程课程建设研讨会暨《智能制造导论》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文章图片

【研讨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服务制造强国战略——高校智能制造工程课程建设研讨会暨《智能制造导论》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李伯虎院士从智能集成制造系统的内涵、变革与发展 , 智能集成制造系统的系统集成与系统框架 , 智能集成制造系统的建模、仿真与系统优化等几个方面 , 系统阐述集成制造系统的技术要点与实施方案 , 并提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研究动向 。 李伯虎院士指出 , 构建智能集成制造系统 , 就是要促使制造全系统及全生命周期活动中的人、技术/设备、管理、数据、材料、资金(六要素)及人流、技术流、管理流、数据流、物流、资金流(六流)新的集成优化 , 从而实现高效、优质、节省、绿色、柔性、安全地制造产品和服务用户 ,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目的 。

研讨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服务制造强国战略——高校智能制造工程课程建设研讨会暨《智能制造导论》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文章图片

卢秉恒院士从离散型制造智能工厂的内涵、基本特征、基本构架、信息系统构架以及离散型制造智能工厂的重点突破方向及实施方案等几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 , 推进我国离散型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以及建立离散型制造的智能工厂的技术方案 。 卢秉恒院士在报告中指出 , 大数据共享时代下 , 建设离散型制造的智能工厂面临着数据共享引发的利益冲突问题、智能制造的软件设计与软件共享的问题、中小型企业人才缺失的问题、行业标准的制定问题等 , 这些问题值得大家认真思考 。

研讨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服务制造强国战略——高校智能制造工程课程建设研讨会暨《智能制造导论》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文章图片

柴天佑院士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流程型制造智能工厂的概念与发展历程、流程型制造智能工厂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流程型制造智能工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 柴天佑院士在报告中从流程型制造关注的核心问题出发 , 从工艺优化、智能控制、生产调度、设备运维、质量检测、能源管控等方面 , 指出了流程型制造智能工厂的重点建设方向 , 指出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实施要素 , 并结合石化、建材、有色、钢铁、电力、印染等行业的示范工厂 , 以示例形式说明流程型智能工厂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智能化发展方向 。

研讨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服务制造强国战略——高校智能制造工程课程建设研讨会暨《智能制造导论》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文章图片

余晓晖院长在报告中指出 ,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为代表的赋能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 引领和推动制造业革命性的转型升级 , 特别是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 , 正在成为新的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 。 余晓晖院长还着重介绍了工业互联网对智能制造的促进作用 , 他指出 ,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 , 为其变革提供了必需的共性基础设施和能力 。 包括新型工业网络、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等综合信息技术要素的工业互联网 , 是充分发挥工业装备、工艺和材料潜能 , 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服务增值的关键 。

研讨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服务制造强国战略——高校智能制造工程课程建设研讨会暨《智能制造导论》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文章图片

6月6日上午 , 同济大学陈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王书亭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周光辉教授、浙江大学刘振宇教授、东莞理工学院黄彬教授结合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情况 , 围绕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建设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展开研讨交流 。 华为公司方志刚博士介绍了智能制造在企业的发展现状 , 并从企业用人角度介绍了华为的用人标准及对毕业生知识结构、专业素质、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 报告结束后 , 全体报告专家以“智能制造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为主题 , 以圆桌论坛的方式 , 与参会代表开展交流研讨 。

研讨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服务制造强国战略——高校智能制造工程课程建设研讨会暨《智能制造导论》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文章图片

本次会议是在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专业建设进入再深化阶段的大背景下召开的 , 具有重要的意义 。 通过本次会议 , 困扰高校智能制造工程教育的一些问题得以厘清 , 制造领域破解关键技术问题的总体方向更加明晰 。 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