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闭幕的残奥会 , 在规则上限制使用人与机器的融合技术 , 以保证来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的运动员实现相对公平的竞争 。 不过在和机器人相关的前沿技术领域 , 已经允许甚至鼓励人机融合边界无缝扩展的专项赛事 。 比如在苏黎世定期举办的CYBATHLON中 , 我们可以看到在机器人、生物工程技术的帮助下 , 残疾人快速、可靠地完成某项预定任务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目前资助的共融机器人重大研究项目 , 也是一个国际领先的前沿学科融合的优秀范例 , 鼓励工材、信息、控制等专业的深度集成和互动 , 实现人—机(器)—环(境)的三方面共融 。 该重大项目的比赛不仅学术水平很高 , 而且还具有大众观赏性 , 值得公众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进行关注 。 我们中德重大研究计划“跨模态学习”项目 , 在场景上也聚焦人类增强应用 , 让神经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在多模态的情境中实现集成和展示 , 协助残疾人补充失去的部分功能 , 帮助老年人改善生活质量 , 助力健康人提高学习与交流的效率 。
脑认知、决策部分与机器的融合边界 , 已经在辅助与自动驾驶领域形成对伦理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 在未来的Cyborg系统中也将作为一个核心问题 , 值得高度关注、研究和立法 。
新京报: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有什么趋势?
张建伟:机器学习虽然现在备受关注 , 比如在《机智过人》节目中 , 基于深度学习 , 机器模拟人唱歌 , 写词、作曲都达到了一定水平 , 但这些方法还只是属于弱人工智能 。 深度学习之外的基于知识的学习和泛化学习正在成为研究热点 。 人工智能系统不应该成为黑匣子 , 而未来系统必须全透明 , 让用户能了解每个机器决策机理和过程 , 使其成为帮助人类完成烦琐复杂重复工作的助手 , 而不是取代人类的超级机器 。
但真正实现和人脑一样的强人工智能 , 还需要很长时间 。 举个例子 , 在《机智过人》节目中 , 机器人脸识别在大多数情况下比人识别的效果要好 , 但是在需要知识、想象力的特殊情况下 , 与人脑还存在着不小差距 。 我很欣喜地看到科技部近期将启动科技创新“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 大力助推未来强人工智能的研究 。
未来机器人智能研究热点可以被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由结构化环境、确定条件向非结构化环境动态条件下的感知、决策、执行发展;二是强调人与机器人、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互动和协作;三是在环境感知认知基础上 , 发展机器人和制造系统对人的行为、意图理解等社交能力 。 比如 , 我们希望不仅跟机器人 , 而且也跟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实现多模态的交流形式 , 使得人机交互像人跟人之间交互一样 。 我们也希望机器人具有经验学习能力 , 使人机交互的长度变得越来越短、机器人对世界的理解模型的误差越来越小 , 从而达到我们用最短的命令让机器人完成我们最希望的任务 。
推荐阅读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人物|马斯克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有性格 明年底或完成原型
- 国家|2022上海国际热处理、工业炉展览会
- 手机|【直播纪要】VR/MR会吹响消费电子反攻的号角吗?| 见智研究
- 硬件|Yukai推Amagami Ham Ham机器人:可模拟宠物咬指尖
- 凝胶|高交会刮起 “专精特新”风 “小巨人”撑起大视野
- 山西|移动5G+智慧成果亮相山西数字化转型大会
- 泡芙|传下去
- 王者|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谁是王者? | A股2022投资策略⑩
- 硬件|一个时代落幕 佳能:1DX3将会是旗下最后一款旗舰单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