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事记|是谁在打响一场手机抗争战?


创事记|是谁在打响一场手机抗争战?
文章图片
图1/7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来源:新熵(ID:baoliaohui)
作者 | 芽郁编辑 | 伊页
这是小吕的第3次周末手机戒断挑战 。
她坐在桌前 , 百无聊赖地翻着很久之前买的书 , 仿佛坠入了一个黑暗的空井 , 空虚无聊 , 还有点缺氧似的闷 。 突然 , 熄灭的手机屏幕被一条微博热搜的弹窗点亮 , 她盯着眼前的手机 , 想伸手去拿 , “看一下吧 , 就看5分钟 , 不影响什么的” , 在经历一番小小的思想挣扎后 , 她最终抬起那一方小小的屏幕 , 等回过神 , 时间已经过去了40分钟 。

创事记|是谁在打响一场手机抗争战?
文章图片
图2/7

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是看手机 , 晚上睡觉前最后一件事也是看手机 , 直到眼睛模糊、头昏脑胀 , 不得不放下 。 吃饭在看 , 走路也在看 。 这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常态 。
可以肯定的是 , 手机的“万能化”仍将持续 , 这是其不可或缺的技术原因 。
技术是无辜的 , 手机并没有“原罪” 。 但技术成瘾的长期后果可能是社会性的 , 会扰乱甚至破坏人们的生活 。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奥尔特在《不可抗拒:成瘾性技术的崛起和让我们着迷的生意》一书中 , 历数了社交媒体、游戏以及其他手机APP吸引并维持我们注意力的方式 , 得出“行为上瘾的生理机制与药物上瘾相同”的结论 。
在与“手机瘾”斗争的过程中 , 我们非常强调自律和自控 , 这个过程充满了挣扎 。 而当内生动力不足时 , 人们开始转而寻求外力的帮助 , 直接催生了一大批自律APP , 甚至一个新职业——“监督师”的诞生 。
01
“戒手机 , 比戒烟要难”
云丨23岁 平面设计
戒手机就像戒烟 , 戒几天 , 又宣告失败 。 但戒手机 , 比戒烟要难 。
我是一个重度睡眠拖延症患者 , 早睡养生的道理听了一万遍 , 上班全靠咖啡死撑 , 依然会不自控地刷手机到深夜甚至凌晨 。 每晚睡前 , 拉上窗帘 , 关掉卧室灯 , 空调调到舒适的温度 , 躺在床上捧着手机 , 刷剧、看小说、逛淘宝、emo……似乎只有睡前时刻才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 , 早睡一分钟都不甘心 。
但残酷的真相是 , 我只是在以消耗自己为代价 , 制造短暂且虚假的快慰 。
身体的反应也很诚实 , 由于长期熬夜玩手机 , 视力和免疫力急剧下降 , 皮肤状态变差 , 白天精神萎靡 , 工作效率低下、身心俱疲 。
有疾不能忌医 , 而这种病只能自医 。
我断断续续看了很多有关自律的书 , 《自控力》《意志力》《心流》等等 , 但光有理论是不够的 , 对手机的反控制依然失败 。 王阳明之所以成为圣人 , 是因为他不但知和行 , 还知行合一 。 我等泛泛之辈 , 懂得很多道理 , 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
02
“我把自律软件Forest玩成了QQ农场”
纱纱丨20岁 大学在读
作为一个国家级拖延选手和手机囚徒 , 为了战胜拖延和戒除手机瘾 , 我用过的时间管理类APP有不下10个 , Forest、aTimeLogger2、番茄todo、远离手机……
其中 , Forest结合番茄工作法的原理 , 设计了种树的游戏化场景 , 用户可以选择一种树 , 自由设置时长 , 然后开始“种树” , 即开始专注 。

创事记|是谁在打响一场手机抗争战?
文章图片
图3/7

在普通模式下 , 专注期间 , 用户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其他APP 。 而在深度学习模式下 , 一旦种树过程中离开专注界面去使用白名单以外的APP , 小树就将枯萎死亡 。
说白了 , Forest就是利用用户不愿意“杀死”一棵树的仁慈之心 , 以及不想让自己的森林中出现枯树的强迫症 , 来帮助用户抵抗手机的诱惑 。 根据专注时长给予的金币奖励 , 还可以用于兑换新的树种和背景声音 。
为了获得想要的树种 , 我开启了普通模式疯狂种树 , 吃饭也种睡觉也种看剧也种 。
于是 , Forest对我来说完全不起作用了 。 我仿佛把Forest玩成了QQ农场 。
还有一些APP , 相对来说更加简单粗暴和严格 。 可以设置手机使用时长 , 超时就会锁机 , 解锁方式有两种:罚金解锁和密码解锁 。 也可以限制指定APP的使用时长 , 在使用APP期间 , 会显示该APP还有多少使用时间 。

创事记|是谁在打响一场手机抗争战?
文章图片
图4/7

市场提供了大量自律工具的选择 , 当然 , 也有人希望 , 在不那么冷冰冰的形式下 , 被见证改变和成长 , 贩卖陪伴、激励、共同成长与精神支撑的监督师补足了这个缺口 。
03
“买的不是监督 , 是心理安慰”
芋圆丨21岁 考研党
每次因为沉迷手机而晚睡晚起、耽误了备考进度后 , 我都会陷入无边的羞愧与自我厌恶 。 而这些负面情绪 , 又让自律变得更加困难 。 越想自律 , 越无法自拔地放纵 。
永远没有尽头的信息瀑布流让我感到焦虑和腻烦 , 但仍然停不下滑动的手指 。
常常一边自责一边拖延 , 就像一场和自己的内战 。 学习计划越拖压力越大 , 越没有动力起手 。 很讨厌这样的自己 , 但就是没有动力改变 。

创事记|是谁在打响一场手机抗争战?
文章图片
图5/7

有一天 , 我在朋友圈刷到一条好友动态 , 内容是好友的妈妈监督她减肥的聊天记录 , 配文“我的减肥监督师:我妈” 。 我鬼使神差地打开某橙色软件 , 在搜索框输入了“监督师”这三个字 。 “决战拖延症”“考研上岸”“考证上岸”等热血slogan映入眼帘 , 夹杂在一些二次元头像的哄睡服务之中 。

创事记|是谁在打响一场手机抗争战?
文章图片
图6/7

作息监督、学习监督、减肥监督、喝水监督……这些监督服务的价格大多在5-10元每天 。 按照监督力度的不同 , 超强力的人工监督可达数千元每月 。 我心里犯嘀咕:这些电话、微信远程监督真的有用吗?但看到如流的好评 , 我还是决定体验一下 。
在选了一家销量和评价都比较靠前的店铺下单后 , 很快就有匹配的监督师加我 。 我把日程计划表发给她后 , 我们便开启了无限拉锯战模式 。
除了出于礼貌和仪式感 , 我按时起床摊开了书 , 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依然涣散 , 依然忍不住刷微博、刷抖音、看剧和打游戏 。
自律不是消灭怠惰 , 而是意识到及时行乐的欲望和实现目标之间的冲突后 , 主动做出的选择 。 归根结底 , 还是要靠内因驱动 。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 , 买这种监督服务 , 更像是买心理安慰 。
《加缪手记》里有句话:“忧伤者有两种忧伤的理由 , 要么他们无知识 , 要么他们抱希望 。 ”
监督服务就像“焦虑安慰剂” , 给了我一种虚幻的掌控感 , 告诉我:我有变好的决心 , 还不算差 。
04
“你可能需要两部手机”
木棉丨25岁 企事业单位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 , 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手机里的那些廉价快感信息流APP拦截 , 并长时间沉溺其中 。
从微博到贴吧 , 从豆瓣到知乎 , 从抖音到B站 , 新鲜的热点八卦 , 事件的来龙去脉 , 我门清 , “瓜田里的猹”说的就是我 。
过剩的碎片化信息 , 让我很难在一件事上保持专注 。 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起居生活 , 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
我那可怜的意志力 , 总会被娱乐信息、短视频生产的廉价快感轻松打败 。 后来我意识到 , 只是在心理层面有所警醒和克制 , 很难解决手机成瘾问题 , 毕竟人非圣贤 , 人性的弱点就是猎奇、享乐 。 我必须想办法在物理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 。
于是我又买了一部手机 , 将一部设置为工作学习用机 , 另一部设置为社交娱乐用机 。
工作学习手机 , 只有常用的办公、学习、效率和时间管理的软件 , 经过一番设置 , 立刻焕发出极简之美 , 拿在手里就像拿着一件上好的武器 。
如果要做的工作不需要连接网络就能处理 , 我会把手机里的无线局域网和移动网络全部关闭 。
这样的区分设置 , 起到了一种类似于仪式感的作用 。 每次当我拿起工作学习手机 , 都有一种类似于使命召唤的感觉 , 比较容易进入专注的工作状态 。
亚当·阿尔特在《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一书中 , 引用了设计伦理学家特里斯坦·哈里斯的观点 , 大意是:我们之所以玩手机成瘾 , 问题并不出在我们缺乏意志力上 , 而是因为在手机屏幕的另一边 , “有数千、万人正在努力工作” , 为的就是破坏我们的自律 。
这是一个成瘾时代 , 一个成瘾物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代 。 社交媒体、短视频、游戏、直播……这个时代独特的精神鸦片 , 被源源不断生产出来 , 填补现代人心灵的空虚 。 看小说能成瘾、玩游戏能成瘾、逛淘宝能成瘾、刷抖音能成瘾……任何让人愉悦的事物 , 都有令人成瘾的风险 , 如同吸食海洛因般无法自控 。
除此之外 , 没办法戒掉手机 , 也不只是因为我们平时所认为的意志力薄弱、自控力不够 , 更因为手机满足了我们某些隐秘的内在需求 。 当我们的需求只有通过手机才能得到满足 , 自然就缺乏改变的动力 。
【创事记|是谁在打响一场手机抗争战?】但手机并不是满足我们内在需求的唯一途径 , 认清这一点 , 意味着新的自由 。
美剧《超感猎杀》中有句话 , “造就瘾君子的不是毒品 , 而是逃避现实的需要 。 ”
无论是沉迷游戏、短视频还是社交媒体 , 对虚拟世界的高度依赖都反映了真实生活的某种空虚和缺失 。

创事记|是谁在打响一场手机抗争战?
文章图片
图7/7

从短期来看 , 手机的确能帮助人们避免或暂时摆脱无聊、孤独、焦虑、悲伤等感受 , 获得愉悦和安慰 , 但长期来看 , 逃避面对真实的问题 , 将面临更深刻的生活困境 。
最好的戒断方法是投入到真实生活的洪流中 , 用真实的行动 , 获得真实的快乐和成就感 。
小说《Eat, Pray, Love》里 , 女主多年信赖的婚姻轰然倒塌 , 陷入绝境之后 , 她对自己说 , 要“take baby-steps”去慢慢变好 。 拥有一个美好的目标 , 然后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 , 一点一点变成更好的自己 , 发展出真正健康的、可持续的自律 , 或许才是拖延症和手机成瘾症的唯一解药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