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光学天文观测上 , 中科院院士、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跟国际上的差距很大 , 因为全球10米级别的光学望远镜已经有10个左右 , 而中国目前最大的通用光学望远镜口径仅有2.4米 。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口径达到了4~6米级 , 但LAMOST是光谱巡天望远镜 , 不能进行成像观测 。 大型设备未来有了资金和能力可以解决 , 但是 , 常进指出 , 没有好的台址 , 建再好的望远镜也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 。
欧洲、美国的光学天文世界领先 。 邓李才是近期发表于《自然》那篇论文的第一作者 。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欧洲非常重视天文学的发展 , 欧洲16个国家早在1960年代就组建了欧洲南天天文台(ESO) , 并在南美洲的智利建设优良的天文台 , 到了1980年代 , 则开始为下一代的、8米级别望远镜进行天文台选址 。
无论是中国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 还是位于河北承德的兴隆天文观测基地 , 邓李才指出 , 早期的天文台选址都因为太靠近城市 , 受到光污染以及空气污染 , 不再适宜口径更大、灵敏度要求更高的新一代望远镜 。 另一方面 , 地基天文观测受到大气厚度影响 , 海拔越高 , 大气越稀薄 , 受到的影响就越小 。
进入21世纪之后 , 中国天文学家们开始在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寒处寻找新的天文台基地 。 2003年 , 国家天文台启动中国西部天文战略选址项目 。 2016年 , 国家12米光学红外望远镜(LOT)项目立项 , 并开启选址工作 , 当时确定的候选目标是西藏的阿里、新疆穆斯塔格山峰和四川西部稻城地区 , 这三个选址 , 有两处位于青藏高原 , 一处位于帕米尔高原 。 但因为各种原因 , 12米望远镜的台址没有最终确定 。
这三个候选地点 , 要么靠近边境 , 要么被横断山脉阻拦 。 相较而言 , 冷湖更有区位优势 。 邓李才分析 , 冷湖同样处在青藏高原地区 , 但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 , 并不算太偏僻 , 其250公里开外是旅游城市敦煌 , 而敦煌拥有机场、高铁、公路 , 便于大型装置的运输 。
从气候上来看 , 冷湖地区日照充沛、降水极少、寸草不生、星空明澈 。 研究小组分析了这里过去30年的天气记录 , 发现该地区每年的降水量只有18毫米 , 而年日照时间有3500小时 , 这些数据对于天文学家来说 , 堪称“惊艳”:拿日照时长来说 , 相当于12个小时的白昼里 , 平均每天就有10小时日照 。
邓李才说 , 实际上 ,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 中国曾开展过青藏高原的资源普查 , 其中就包括未来是否可以建天文台 。 冷湖因大面积风蚀地貌和比邻塔克拉玛干沙漠 , 被认为风沙太大 , 因而被排除 。 事后看来 , 情况并非如此 。 他们团队实地勘察后发现 , 冷湖选址点与其下方的柴达木盆地有1000米以上的高差 , 沙尘很难到达山顶 , 即便是山脚发生沙尘暴 , 山顶上的天空依然湛蓝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Monarch|消息称微软Win11 2022重大更新将在明年夏天到来
- 社交|Facebook被指试图在美政客中抹黑前雇员Frances Haugen声誉
- Intel|Intel在Alder Lake平台演示PM1743 PCIe Gen 5 SSD,带宽达14G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