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李才说 , 2020年初 , 他们团队收集到的数据已经有两年的跨度 , 冷湖台址的优越性已经初步体现出来 , 在天文学界引起了注意 , 一些天文项目决定在此建设:包括中国科技大学的2.5米巡天望远镜、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1米SONG望远镜和1米太阳中红外望远镜、西华师范大学的50Bin双筒望远镜、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的1.8米和80厘米行星观测望远镜等等 。
2021年5月 , 青海省和清华大学签署协议 , 将用7年左右的时间 , 在冷湖建设一架口径6.5米的宽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MUST);6月26日 ,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多应用巡天望远镜阵(MASTA)也在冷湖基地正式开建 , 用于近地天体的搜寻和研究 , 该天文台副台长说 , 冷湖将作为紫金山天文台最重要的基地 。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正在谋划将LAMOST望远镜搬迁到冷湖 。
将落户冷湖的大大小小的望远镜数量已经有30个 , 到明年年底 , 邓李才说 , 当这批望远镜陆续完成“安家” , 冷湖台址将会超过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 , 成为中国最大的天文台 。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天文学是一个实测性的学科 , 设备可以说最为关键 。 他记得 , 一位有名的美国科学家曾经说过 , 95%的天文学发现 , 尤其是突破性发现 , 都得益于观测设备的提升 , 剩下的5% , 才依靠的是智力上的突破 。
他进一步指出 , 过去20年间 , 随着经济发展 , 中国对于天文学观测设备的投入越来越多 , 已经形成一股热潮 , 但是把这些望远镜放在什么位置 , 是大家近来讨论的一个重点 。 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 , 都把望远镜安置在智利的顶级天文台 。 中国如果也采用这种办法 , 费用会非常高昂 , 因而 , 在国内找到非常优异的台址非常重要 。
早在12米望远镜(LOT)于2016年立项之前 , 中国天文学界已经就建设一台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进行了多次呼吁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说 , 一旦LOT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 , 冷湖观测基地将是一个重要的候选地址 。 天眼FAST的投资为6.5亿 , 相比之下 , 12米口径的光学望远镜大概需要花费20亿 。
【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为天文望远镜寻一个最理想的家】当中国找到比较好的台址 , 大型望远镜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 。 除了12米大口径望远镜 , 中国还需要建4、6米这类中间口径的望远镜 。 一个问题是 , 国内天文学界的科研实力是否跟得上硬件的投入?对此 , 苟利军认为 , 这是一个互相促进、循序渐进的关系 , 过去的模式通常是依靠国际合作、利用国外先进设备来培养人才 。 不会因为中国拥有顶尖设备 , 科研实力就立刻匹配得上 , 但这也不意味着 , 中国就不应该兴建先进的大型科研装备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Monarch|消息称微软Win11 2022重大更新将在明年夏天到来
- 社交|Facebook被指试图在美政客中抹黑前雇员Frances Haugen声誉
- Intel|Intel在Alder Lake平台演示PM1743 PCIe Gen 5 SSD,带宽达14G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