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专访IBM李红焰:以终为始,打通IBM第四平台的关键节点( 三 )


今年年初,IBM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正式成立,科技事业部包括软件部门、硬件部门和伙伴生态部门 。 成立科技事业部是IBM推进混合云和人工智能战略重要的一步 。 该部门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以技术为中心,通过体验式销售模式,改善客户体验,帮助客户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 。
多年前有这样一个段子,客户的菜刀钝了,想找售后磨一下 。 结果在销售的推荐下,客户最后买了一整套新的厨房用具 。 从强调“total solution”到与客户共创, 用车库创新的最小可行性产品来验证技术带来的业务价值,从”made in China”到“made for China” 再到“made with China”,这是IBM根据客户需求做出的改变 。
再比如过去销售只看重销售数字,而现在每个季度还要上交若干个真实的成功案例 。 IBM总部会将从全球收集来的客户案例归纳总结,汇编成册,在全世界各地分享,并根据这些真实的使用场景调整产品的研发方向 。
从e-business(电子商务)到混合云与AI,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只有牢记“以客户为中心”的“终”,才能调整好业务架构和产品方向的“始” 。
“1997年我加入IBM时还不太懂‘以终为始’的道理,当IBM今天在谈混合云与AI的时候,我很庆幸我能够跟上IBM对业务的洞察 。 从e-business到智慧地球,IBM提出过很多非常有影响的设想 。 这一次,IBM不仅有‘道’,还有‘术’ 。 不仅提出了有洞见的愿景,还快速推出了能帮客户快速实现商业落地的产品组合——Cloud Paks 。 无限接近AI的‘道法自然’ 。 ”李红焰说道 。
Cloud Paks是 IBM 快速为客户交付业务价值的混合云软件组合,在Cloud Paks最新的功能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其为解锁企业数据价值而生的 “Intelligent Data Fabric” 。 原因无他,随着海量数据地不断生成,数据架构从集中式变为多云的分布式架构,企业数据散落在各个系统之中,多元分布让数据孤岛带来的挑战更加严重 。 能够随时随地调用存储在不同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成为企业的最大需求 。
IBM有专家将“Data Fabric”翻译成“数据经纬”,经纬本意是织物的直线与横线,引申为连接万物的规律,而“数据经纬”则可以在纷繁复杂的企业数据目录里定位任意一个数据源 。
“Data Fabric”数据架构不用物理移动数据,而是通过混合数据源之间“跨越”一个虚拟网络,以智能、安全和自服务的方式,动态地协调分布式的数据源,跨数据平台地提供可信赖的数据,以支持各种分析及应用场景 。
在“Data Fabric”数据架构中,AI的功能最为重要 。 IBM Intelligent Data Fabric目前具有四项AI自动化的能力,可以通过Cloud Pak for Data提供给客户:首先是大规模自动化分布式查询;其次是为数据打标签,建立自动化的数据目录;再次是敏感数据识别和监控;最后是模型训练优化的自动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