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你尝遍爱情的苦,他赚尽爱情的钱:“情感咨询”套路深几许
有人“尝遍爱情的苦”,就有人“赚尽爱情的钱” 。尽管受到多次管制,如今一些情感咨询机构,仍在网络上打着心理咨询的旗号,招摇撞骗 。自诩“情感大师”,拿出一些含金量不高的证书诓骗咨询者,宣称自己可以用专业方法“挽回前任”“分离小三”,甚至是“帮小三上位,实现跨阶层婚恋”……
文章图片
【视点·观察|你尝遍爱情的苦,他赚尽爱情的钱:“情感咨询”套路深几许】1
高价的“情绪生意”
如今,部分网络社交平台能见到这类“情感咨询师”的身影,他们宣传的情感挽回、婚姻修补与专业心理咨询无关,只是利用人们情感中的焦虑、欲望等诱骗钱财 。
半月谈采访人员联系了一家情感咨询机构,自称有十几年咨询经验的唐老师在和采访人员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电话咨询后,以“过来人”的经验表示,采访人员的情感问题十分好解决,只需购买价值4000元的两个月的恋爱课程,便能迅速在感情生活中如鱼得水 。
唐老师说,两个月里另有一位导师全程陪伴采访人员与喜欢的人沟通,实时出谋划策,定制恋爱成长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唐老师在和半月谈采访人员交流中,频繁流露出“别样”三观:“你要做到每次和男人出去,都要男人给你买贵重礼物”“就算你是小三,老师也可以帮你实现你想要的目标”……
一名曾购买过情感咨询课的网友反映,对方收到钱之后,便换了一个号和她联系,结果最后两个号都消失了,她支付的7000块钱也因此打了水漂 。还有一位经历类似的网友认为,“情感咨询师”应对失恋给出一套专门的技巧,如多发朋友圈、形成二次吸引,其实根本没有用 。
文章图片
2
没有情感的“情感利益链”
半月谈采访人员调查发现,当前的情感咨询行业,存在一个由部分无资质发证主体、培训机构、个人或平台组成的灰色利益链 。一些人打着情感咨询的幌子,钻政策和法规的空子,利用信息差,诓骗大众,扰乱市场 。
——各类“证书”涌现,发证主体鱼龙混杂 。一些活跃在网络上的“情感咨询师”并非无证上岗,他们往往会拿出各类机构“认证”的证书,然而对这些证书的效力和真伪,普通人并不容易辨识 。
半月谈采访人员了解到,2017年9月开始,人社部便取消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由于社会各界学习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技能的热情不减,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于2017年底组织开发了“心理咨询基础培训”项目的课程标准与考核技术规范,作为一种过渡性安排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
- 视点·观察|HDMI 2.1a规范或让用户购买HDMI线缆更复杂
- 视点·观察|拍照搜题等同作弊 App叫停后如何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