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互联网拆墙满月:外链屏蔽的问题尚未完全解除

按照工信部此前要求 , 互联网企业须在9月17日之前解除屏蔽网址链接 , 一个月过去了 , 互联网平台间的“拆墙”进展如何?10月17日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实操发现 , 虽有进展 , 但外链屏蔽的问题尚未完全解除 , “火星文”分享、保存本地再分享等情况仍存 。
互联网平台间未完全拆除的“高墙”背后 , 仍有部分未解的安全问题 。适逢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11月1日 , 我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将正式施行 。互联网时代 , 如何在“拆墙”的同时保证个人信息安全?为此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采访了多名专家 。
【视点·观察|互联网拆墙满月:外链屏蔽的问题尚未完全解除】
视点·观察|互联网拆墙满月:外链屏蔽的问题尚未完全解除
文章图片

视点·观察|互联网拆墙满月:外链屏蔽的问题尚未完全解除
文章图片

底线:
开放生态需注重安全
10月17日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尝试在微信一对一聊天场景中分享和访问外部链接时发现 , 解除外链屏蔽并不完全 。头条的分享可以直接点开 , 抖音仍需下载视频到本地后分享在聊天场景中 , 淘宝分享的链接也需在聊天中复制后在淘宝打开 。
在淘宝一对一聊天场景内点击微信公众号链接时 , 手机跳出提醒称“下个页面不受我们控制哦 , 使用时请注意安全” , 在选择“浏览器打开”后 , 可使用默认浏览器阅读链接内容 。
“拆墙”背后 , 链接的安全性是部分专家担心的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开放生态和封闭生态之间 , 存在一个天然的鸿沟 , 那就是开放生态存在外部输入风险 , 封闭生态内部相对单一 , 信息筛选和信息监管难度要小很多 。封闭生态本身给用户提供了一定的安全性 。比如由于微信的封闭性 , 营销号、诈骗号才没有在微信大量出现 。”
此外 , 若在链接开放后出现安全问题 , 责任的认定也是一个难点 。在数据流通的情况下 , 数据产权如何厘清 , 还需相关标准明确 。
值得一提的是 , 中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 , 其中增加了对于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和限制 。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了平台负有协同配合用户权利行使的义务、不能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禁止通过自动化决策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要求平台处理敏感个人信息以及转移个人信息必须通知个人并取得单独同意、在进行个人有重大影响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时应事前进行风险评估等 , 首次在法律层面提出加强超大型互联网平台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要求 。”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同武告诉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 《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倾斜保护的方式 , 对传统平台与用户之间不平等的地位进行了调整 , 增加平台的合规压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