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芯片荒,宿命难违?( 六 )


长远来看,各家企业最终也得把旧式芯片,往更先进的 12 寸晶圆转移;但尽管 8 寸晶圆绝不再是科技产业的未来,在目前而言,8 寸晶圆有着巨大的成本优势,仍然是物联网芯片的“现在” 。可见,尽管新的科技带来了新的芯片需求,但这个诡异的需求,完全超出整个半导体产业的预料,更打乱了他们持续二十年的部署 。
一纸禁令,摧毁了产业的自我调节机制
虽然,半导体产业一直苦于 8 寸晶圆的产能不足,但多年来他们通过不断调节生产计划,仍然勉强应付下来 。没想到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一纸禁令,不但使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陷于困难局面,也同时扰乱了产业的自我调节机制 。
美国著名咨询机构科尔尼 (Kearney),先前曾在报告上发出警告:
半导体价值链是世界上最复杂和最分散的价值链......但在目前东西方的紧张局面下,我们的全球化格局正在消失 。产业在未来要准确计算供需关系,必须考虑以下的复杂关系:
全球半导体需求的分化和孤立:目前,中国市场消耗了 50% 以上的半导体产品,但当全球局势变得紧张,许多半导体制造商可能将会失去中国市场 。跨地域的平滑效应不复存在(注:指中国市场会消化过剩的芯片产能),未来产业在需求上将更容易受到冲击 。
各国的自给自足的策略,将导致半导体供应链断裂:目前地缘政治局势,逼使半导体产业从全球合作,改为追求自给自足......这不仅使产业难以利用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追求更佳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当遇上需求上行周期时,供应短缺情况也会更为严重 。
无疑美国在半导体产业上有着绝对领先的地位,尽管中国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实现自给自足;但这不代表美国的科技产业,就不需要中国的支持 。虽然每个国家均希望可以在半导体上实现自研自给,无需依赖别人;但半导体是一个过于庞大的产业,没有一个参与其中的国家,能够独善其身 。

视点·观察|芯片荒,宿命难违?
文章图片

事实上,由于美国限制中国取得最先进的芯片生产设备,中国半导体制造商近年只能苦苦经营,选购其它产业不要的二手 8 寸晶圆设备 。偏偏由于中国近年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据日经新闻消息,目前接近 90% 的废旧设备已被运往中国,二手 8 寸晶圆生产设备价格已经大幅飙升,导致其它国家想为 8 寸晶圆增产,也相当不容易 。
正如 Odin 先前提到,目前芯片荒的重灾区就在 8 寸晶圆;但即使各国正加紧增加  8 寸晶圆产能,由于市场能生产 8 寸晶圆生产线不多,增产的空间十分有限 。没想到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相对落后,反而保留了大量旧式的 8 寸晶圆产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