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科研是要为国家工程服务的!”这是著名力学家、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前身)第二任院长钱令希院士常教导学生的话 , 也是传承“由党创办、为党服务”红色基因的大工人一直以来的科研志向 。
20世纪50年代 , 钱令希在大连工学院创办力学系 , 面向国家工程需求开展科学研究 , 培养出钟万勰院士、程耿东院士等多位杰出人才 。 进入新时代 , 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人用思政为工科赋能 , 探索出科教融合、赛教融合、驻所培养育人体系 , 接续培养一批批饱含家国情怀的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 。
深挖学科思政 打造融合课堂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曾说 , 为航天减少一克重量都是贡献 , 而我们用力学原理和方法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减重1吨多!”在材料力学课堂上 , 王博把他们最新科研成果作为案例融入课堂 , 引得学生掌声一片 。
从本科到博士 , 师从程耿东院士的王博 , 在老先生们的言传身教中逐渐形成了“三尺讲台育桃李 , 科学技术为报国”的人生理想 。 他认为:“学校每年有数千名理工类本科生学习基础力学 , 它是帮助支撑后续专业学习、建立逻辑思维、培养家国情怀的关键一环 。 ”
“如何让思政之‘盐’溶于课程之‘水’?”这是王博和教学团队一直在思考的课题 。 作为材料力学课程主讲、基础力学教研室主任 , 王博组建了以青年杰出人才为主的教学团队 , 团队成员在我国重大装备自主研制中均有长期科研经验 , 他们逐渐探索出案例式、引导式、建构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 提出了“理实结合—文理融合—点面汇合”的课堂教学方法 。 十年来 , 教学团队坚持撰写课后总结 , 撰写出14万字的教学心得 , 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生课程、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
【团队|大连理工大学:用思政为工科赋能】“大工人在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中有哪些贡献?”“结构稳定性的基本原理是怎么应用到火箭设计中的?”团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力学发展史、科学家故事、国家科技奖以及工程实例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 与本科生所学知识点相互贯通 , 引导学生立大国志气 , 铸大国重器 , 建大国工程 。
推动赛教融合 深化实践育人
“赛教融合不仅助力学生夯实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 更是培养学生勇攀高峰、团结协作的重要手段 。 ”王博带领团队依托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 辅以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 以大创项目、未来科学家工坊等为抓手 , 引导学生开展工程创新设计研究 , 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创比赛 , 同时还组织一些富有新意的竞赛 , 将竞赛题目与国家重大需求相融合 。
推荐阅读
- 核心|中科大陈秀雄团队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研究登上《美国数学会杂志》
- VIA|x86研发团队卖给Intel后 VIA出售厂房和设备:北美分部就此终结
- 团队|深信院41项科研项目亮相高交会 11个项目获优秀产品奖
- 团队|玉米和水稻基因组引导编辑效率提高3倍
- 敏捷|上海人工智能“十四五”规划发布:集聚超20个国际顶尖团队
- 团队|生物技术成茶产业提质“金钥匙”
- 团队|俞敏洪首场助农直播带货,寻找新商业模式和老师转型方式
- 团队|年终策划 | 航天专家史青:为火箭“体检”给火星车装“耳朵”
- 智慧|大连自贸片区推出食品生产加工“5G+AR”智慧监管新模式
- IT|大疆车载业务团队快速扩张 成员已近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