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德在第一章论述了他的属于历史学的研究思路和论证步骤 。 他首先承认在17世纪科学的诞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与人文领域发生冲突 , 第二、第三章分别论述了科学分别与人文领域、宗教传统和社会正统观念之间的紧张和冲突关系 。 科学革命提出的对世界的新解释遭到宗教审查和传统人文学科的本能攻击 , 反过来又引起科学力量的反击 , 关键的问题是话语权的争夺 。 这是第一部分“离别之初的仪式与权利”的基本内容 , 梅迪思博士作为审查和“镇压的威胁”的代表就是在此时登场 。 第二部分“从培根的悖论年代到斯威夫特的甜蜜与光明” , 通过阐释从“古今之争”到“科学战争”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 论证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绝对化和简单化的对立阵营 , 论述了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关系并非相互对立 。 第三部分首先延续了第二部分的论述主旨 , 通过海克尔、纳博科夫、塞耶、艾伦·坡等人的事例多方面阐释了科学与人文学科融合的可能性和光明前景 。 然后他把问题聚焦在他的同行威尔逊借用英国科学家休厄尔在1840年提出的“融通”(consilince)概念来表达所有学科(包括人文学科的各领域)最终都可以在科学中获得最终解释的观点 , 作为主张科学与人文学科各自保持独立、互相提供有启发性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共同解释世界的古尔德当然不能同意这种观点 , 并且提出他所寻求的“融通”是指“将科学和人文学科‘聚合’起来 , 取得更大、更富有成果的接触和连贯性——不过这是一种一视同仁的融通 , 尊重彼此固有的差异 , 承认它们可比较但与众不同的价值 , 理解这两个领域对任何智识上和精神上都‘完满’的生命的绝对必要性 , 并力图强调、滋养无数实际重叠且有着共同关切的区域 。 ……让我们……同时以科学和人文为支柱 , 支撑起智慧之幕” 。(327页)
古尔德的历史学研究路径严格来说就是历史语境主义的学科思想史与关系史 , 其论述结构和观点令我想起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 )的《生命问题——现代生物学思想评价》(吴晓江译 , 商务印书馆 , 1999年) ,该书中关于机体论的哲学渊源一节表述了这样一种思想: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其思想渊源之一的机体论承认 , 现代科学不但没有垄断对于自然实在的解释权 , 相反会与神话、诗歌、哲学携手;贝塔朗菲一再引用了歌德、荷尔德林的寓意深刻、文辞典雅的诗歌 , 认为它们包含有“最深刻的知识” 。 另外还有法国思想家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的《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 (陈一壮译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9年) , 该书的主旨是阐述现实的复杂性 , 尤其指出了科学与艺术的处境呈现为复杂的状况 , 因而寻求建立一种融汇各种学科的复杂思维模式 。 有点遗憾的是在古尔德的书中没有提到这两位与他的研究主题、思路和基本观点都有相同性的思想家 , 而正是他们的这些观点使我当年在撰写“科学与艺术的对话”时对于整体性观念和互补观念产生坚定的信心 。
推荐阅读
- 吴祖榕|上线 2 周年,用户数破 2 亿,腾讯会议和我们聊了聊背后的产品法则
- 周鸿祎|网络安全行业应提升数字安全认知
- 文化|“视频会员”的意义,藏在腾讯视频VIP九周年里
- 虚拟世界|周鸿祎:元宇宙最大的风险是数字安全
- 盖板|折叠屏手机产业链中最具前景的两个环节——钱研君周中放送
- 模型|2022前展望大模型的未来,周志华、唐杰、杨红霞这些大咖怎么看?
- Tesla|特斯拉:磷酸铁锂Model 3每周需100%充电至少一次
- 人物|周鸿祎称元宇宙房产不值得投资:但可以先占上一块地
- 冥想|今年,你「自我内耗」了吗?周三直播间专业导师带练“用冥想降低内耗”
- 互联网|两极反转!周鸿祎竟然开始拥抱元宇宙,把元宇宙分五派!三六零是哪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