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为什么我们开始厌弃海底捞的热情?( 二 )


张勇就摸出一条路,就是在服务上做到极致,比如客人喝了酒,胃难受,他会亲自熬一锅小米粥;客人走过泥泞,鞋子脏了,他会让伙计把鞋擦干净 。无论客人有什么需要,他都二话不说去实现 。也正因如此,海底捞靠着“极致的服务”在火锅圈闯出一条路 。
这种服务到底好不好?
商业模式专家张飞认为,“海底捞的服务是一种获客方式,大家去吃饭,基本上吃的就是服务 。正是因为中国大多数餐厅,并没有什么服务,才让海底捞成功” 。
在中国饭店协会火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剑峰看来,海底捞的服务和产品仍然代表着行业最高标准之一 。他透露,海底捞服务员的话术都是经过培训的,是可以支撑经营的 。比如服务员引位时,可能就会告诉顾客洗手间和小料台位置,以节省后续服务时间,提高翻台率 。
不过,这种经过培训痕迹过重的服务风格,也容易被消费者识破 。例如,有消费者反映,海底捞员工餐后送上的小零食,就是变相在赶消费者离开,以提升翻台率 。
压根不靠火锅挣钱
不容忽视的是,海底捞近年来的翻台率在下降,同时消费单价也在上涨 。海底捞此前还因为“米饭7元一碗,一片土豆1.5元”的价格备受舆论争议 。

视点·观察|为什么我们开始厌弃海底捞的热情?
文章图片

2016年到2020年间,海底捞的翻台率分别为4.5、5.0、5.0、4.8和3.5次/日,到今年上半年,翻台率一度降到3次/日 。
而与此同时,海底捞这几年仍然在疯狂扩张,门店的增加,或许是单店翻台率下降的一个原因 。但此前,张勇也在公开场合表达过公司管理的漏洞:“内部管理始终存在,无论上市前还是上市后,我一直在公共场合强调海底捞管理弱的方面 。但是因为过去几年业绩太好,管理的问题被掩盖了 。”
不过对于海底捞来说,餐饮业务下滑,并不会撼动海底捞的根基 。
“你以为海底捞做的是餐饮,人家做的其实是品牌、是供应链,张勇这个人真得很聪明 。”一位业内人士评价 。
这个说法确实有理可循 。
海底捞背后,还有一家并不为普通消费者熟知的企业,即海底捞的底料供应商——颐海国际 。
颐海国际与海底捞同宗同源,甚至早于海底捞在香港上市,海底捞的大股东张勇夫妇亦是颐海国际的大股东 。不仅如此,张勇夫妇也直接在颐海国际任职,其中张勇本人担任非执行董事,其妻子舒萍为5位执行董事之一 。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净利润9452万,但是颐海国际同期净利润却已达到3.49亿元 。去年上半年,包括海底捞在内的国内餐厅业遭遇重创,但颐海国际却在营收上同比增长34%;净利润近4亿,同比增长53%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