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国货为何又看上拼多多?

一年一度双十一总会被赋予多种意义 , 如我们此前所讨论的诸如扩大内需 , 提振社消等 , 本文将关注点将由宏观经济 , 平台转移至商家的特殊群体 , 国货品牌 。
我们之所以将国货视为重点研究对象 , 主要原因在于:1.国货关乎中国制造 , 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质量;2.对于零售平台 , 为成熟企业嫁接流量固然值得炫耀 , 但如果可以加速提高品牌的成长 , 那等同于赋予了平台在销售之外其他的价值 , 可提高零售渠道的内在价值 。

用户|国货为何又看上拼多多?
文章图片

我们先简单梳理下当下国货遭遇的主要问题 , 以问题导向去介入可对行业有更清晰的看法 , 以知名品牌九阳和上海家化为代表 , 在各自细分领域都属于头部企业 , 在对比中我们去发现国货这一群体的共通性 。

用户|国货为何又看上拼多多?
文章图片

虽然两家企业属于不同行业 , 但上图中我们发现了惊人的相似点:在过去将近10年时间里 , 毛利率的走势几乎是同步的 。 2015年前后毛利率均承受下行压力 , 2017年后打破高点其后又开始下行 。
当我们衡量一个产品是否在进行品牌升级时 , 最简单和浅显的指标便是毛利率 , 也即 , 产品在终端市场是否具有较高且稳定的溢价能力 , 不仅可获得可观收益 , 且可对冲外界不确定风险 。 在全世界范围内 , 成熟企业也皆是如此 , 如在遭遇全球供应链危机后 , 苹果 , 特斯拉这些全球知名企业的毛利率并未有明显下行压力 , 不客气说 , 毛利率的稳定性等同于品牌成熟度 。
在上图中 , 两家头部企业毛利率之所以有较明显波动 , 主要原因在宏观经济 , 如供给侧改革 , 如宏观的社消增速收窄等 , 企业与宏观市场之间保持了密切的互动性 , 这乃是在情理之中的 , 这也为成熟国货品牌提供了新的判断标准:是否有调节宏观风险的能力 。
那么往常企业又是怎么调节的呢?
为进一步探讨国货企业在周期性面前的常规性操作 , 我们又特意整理了两家企业的市场费用占比情况 , 当周期性来临 , 企业通过增加市场费用进行逆市场化操作乃是相当正常的行为 。

用户|国货为何又看上拼多多?
文章图片

上图几乎验证了我们的假设 , 当毛利率下行之时 , 企业的市场费用占比同时飙升 , 具体手段无外乎提高广告投放和给渠道商让利 , 这固然可以短时间对冲风险 , 但站在企业角度 , 在毛利率下行之时提高市场费用投放 , 可能会影响最终利润 , 这也是常规手段边际效应逐渐削减的重要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