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otPark|科创界“扫地僧”李泽湘( 四 )


最难的依然是人才 。 如何把有想法的年轻人吸纳到松山湖?李泽湘基于自己和众多创业者20多年的探索 , 打造了“科创训练营”平台 。 前不久2021科创训练营结营 , 来自海内外50多所高校的180多名师生从中学习了如何去发现令人兴奋的好问题、寻找脑洞大开的解决方案 。 看着学生从懵懵懂懂进营到自信展示产品 , 乃至开启创业之旅 , 李泽湘振奋不已 。
探索“新工科”
“学院派创业者是可以被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可以创业的!”在今年6月毕业季 , 李泽湘在给未来创业者的一封信里激情洋溢地写道 。
去年下半年 , 他接受深圳市政府邀请 , 决定创办深圳科创学院 。 办学目标很明确——探索“新工科”教育、培养拔尖创业人才 。 今年9月 , 他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
改革大学教育 , 是他留学时期就深埋心中的情怀 。 20多年来 , 他身处高校体系却仿佛游离其外 , 甚至在2018年从港科大停薪留职两年专注打造XbotPark , 其实都是在完成教育改革的一个闭环——一方面孵化大疆、云鲸 , 推动产业发展 , 另一方面把从中得到的对人才的要求反馈给学校 , 推进“新工科”教育 。
归国这些年 , 他一直关注着大洋彼岸的探索 。 “美国工科教育的起点比我们高 。 我们还停留在工业革命时代的模式 , 强调知识的灌输 , 按细分专业去培养标准化人才 。 ”这些年 , 他多次前往美国创新型工科教育的代表——欧林工学院寻求借鉴 。
从早年在港科大设立机器人大赛课程开始 , 他曾在传统工科教育之外做过多次尝试:他与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广东工业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合作办学 ,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 却少有进展……“每一次尝试都蛮艰难的 ,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 ”他说 。
数月前 , 深圳市“十四五”规划发布 , 提出设立全新机制的深圳创新创业学院 , 下设两个子学院 , 一是由清华大学钱学森班首席教授郑泉水院士创办的零一学院 , 一是李泽湘的科创学院 。
科创学院如何做好创业教育?李泽湘曾用一句比喻回答:把学生带到能够听到“炮声”的地方 。 “学生在学校里听不到‘炮声’ , 周边有考研的、出国的、就业的 , 可能跟他们说两三句创业的话 , 冷水就泼过来了 。 ”李泽湘说 , “科创学院能体验整个创业过程 , 聚在一起想不创业都难 。 ”
为了帮学生将梦想落地 , 李泽湘考虑得很周全:与顶尖高校组成大学联盟联合培养 , 让学位、证书可以兼得 , 减轻创业顾虑;与腾讯、华为、大疆等企业建立产业联盟 , 为项目提供真实场景;设立智能驾驶、柔性制造等五大研究中心 , 用前沿技术为创业构建“护城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