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为了不吃爱情的苦,年轻人选择付费上课
今天是小马研究爱情这件事的第36天,他在朋友圈分享了最新学习成果——“爱情三角理论” 。“完美的爱情由三个成分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单纯亲密=喜欢,亲密+承诺=同伴的爱,只有承诺=空洞的爱,激情+承诺=愚蠢的爱,单一激情=迷恋,亲密+激情=浪漫的爱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小马的学习笔记;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用看似冷酷的公式来衡量缠绵的爱情,小马对爱情的理解上升到了理性:情侣之间既要保持最初的亲密,也要时不时地制造激情,承诺则是二人感情走向稳定的因素 。
小马说:“这可不是我自己研究出来的,理论来自于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爱情心理学》 。”
从编导系本科毕业后,小马下定决心,不再放任自己的爱情随波逐流了——以前的恋爱、分手,每一次都令小马肝肠寸断,恋爱的初衷也不过是排遣青春期的苦闷无聊 。如今不同了,小马的目标是成家立业,想要找到理想伴侣,可能得讲点儿科学,依照书中的逻辑择友、交往准没错 。
三角理论下,小马暗戳戳地写下一句网络文案:“风很温柔,花很浪漫,你很特别,我很喜欢”,他在期待完美的爱情 。
在交友软件大行其道的今天,因为爱情感到困惑的年轻人仍然不少,感情引导类、观念塑造类的课程开始涌现并大受欢迎,或许一场“恋爱课”潮流正在悄悄到来 。
心理咨询师史秀雄经营着一档播客《Steve说》,也是《假性亲密关系》的作者 。他对笔者解释了恋爱课走红的原因:“对亲密关系和广义的人际关系问题,我们的教育体系和文化是极度缺乏关注的 。”
但是,上了恋爱课,就能谈好恋爱吗?
走红的恋爱导师越来越多,可年轻人依然不会谈恋爱
同样渴望亲密关系的阿菲在今年夏天歪打误撞地点开了一堂两性亲密关系公开课 。
“什么是爱情?现代年轻人如何处理爱情?理想的亲密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子?两个半小时的课,我全部听完了,受益匪浅 。”
遥想过去的自己,阿菲很容易对自信的男生“上头”,被突如其来的心动冲昏头脑,所以总会遇人不淑,轻易地把感情投入到并不合适的人身上 。
阿菲觉得,恋爱公开课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自己:“我要先搞懂自己见一个爱一个的原因,然后想清楚到底想要什么 。年轻人往往渴望爱情,但缺乏识别能力 。好的亲密关系需要双方共同经营 。”
刚从广州某大学毕业的周游也曾为爱情困扰:“谈恋爱的时候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我不懂女孩子为什么生气,和身边的男性朋友讨论,他们也不懂;问女性朋友的话,观点、思路则和男生完全不同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植物|开放生物资源,保护多样性:我们为了生物安全的那些努力。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
- 视点·观察|HDMI 2.1a规范或让用户购买HDMI线缆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