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为了不吃爱情的苦,年轻人选择付费上课( 三 )
“这场相亲之后,我就开始探索爱情的奥义 。沈老师在课里提到,身为独生子女的我们看似获得很多,但我们一直处于爱的被动状态,缺乏给予爱的主动性 。母胎单身的女孩往往很独立,不愿意妥协,但这违背了男孩子想要征服的欲望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微信小程序的《社会学爱情思维课程》
在社交平台的推荐下,周游也购买了沈奕斐的爱情课 。虽然分手至今,周游始终没能实践学到的恋爱知识,但他觉得与女性相处时的困扰减少了许多 。
除了感受到爱情里的问题,在课上,周游也第一次意识到结婚以后自己要承担哪些责任、履行什么义务,甚至要如何处理婆媳关系 。
“不过有意思的是,老师会在课程结尾说,‘祝女生成功,祝女生享受爱情’,看来这门课是为女生量身设计的,我属于比较特殊的男性学员 。”周游表示 。
史秀雄对此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男女性别差异和分工导致男性整体情商更低,对人际关系的兴趣更少 。另一方面,从女权主义的视角来看,女性作为弱势方,被迫有更多自省,结果就是女性对亲密关系话题更感兴趣,也更多学习,所以才有了更多针对女性的课程 。”
除了女性专属,沈奕斐的课程也在经受各种争议:理论太旧、口吻过于耸人听闻、观点脱离生活……所有问题的矛头都指向课程知识能不能应用于现实 。
周游觉得,课程所提供的视角更重要:“应该从具体的爱情困扰中脱离出来,用一个大的视角来看待爱情,比如社会学的视角,然后再找到更好的相处模式” 。
【视点·观察|为了不吃爱情的苦,年轻人选择付费上课】史秀雄同样建议说:“课程的价值观点必定是大于现实的,还是要看具体的课程和老师的水平 。好的课程当然是有帮助的 。”
财商课凉了,爱情课能火多久?
虽然课上得很认真,但小刘也没有憧憬上完课就能找到完美的伴侣 。“课程理论性很强,但操作起来肯定还是有难度的 。不过现在我成了朋友圈子中的恋爱导师,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朋友感情里的问题,还挺神的 。”
除了沈奕斐的恋爱课,喜马拉雅平台遍布着各类“恋爱课” 。从“修复爱情”到“拯救婚姻”,每门课程都有着上万的播放量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喜马拉雅
不过,课程背后的导师和机构却缺乏足够的可信度,注册成为公司的机构寥寥无几,拥有教育和培训资格的更是少之又少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植物|开放生物资源,保护多样性:我们为了生物安全的那些努力。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
- 视点·观察|HDMI 2.1a规范或让用户购买HDMI线缆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