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调查“脱单盲盒”市场乱象:花1元钱能在盒里找到爱情吗( 三 )
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加强审核刻不容缓
脱单盲盒的出现增大了单身男女相互认识的概率,但背后是否存在安全风险?
采访人员通过天眼查搜索发现,有些“脱单便利店”的经营范围并不包括开展交友服务、组织交友活动等,超范围经营问题比较普遍 。有些小程序、App的认证公司也是如此,其备案的经营范围包括软件开发、互联网数据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一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等,并不包括盲盒相关服务 。
在一款名为“盲盒交友”的App上,采访人员发现虽然该软件名称带有“盲盒”,但登录进去后,系统会按照位置远近直接推送他人信息 。采访人员下载后两天时间内就收到了10多条信息,大多涉及借款、色情服务等违法内容 。多人直接在App上发布带有诱惑性的图片或联系方式,并使用“一回八章,两回十五章”等色情服务暗语 。
据安徽省宿州市公安局埇桥分局桃沟派出所民警杨俊楠介绍,根据以往办案经验,这类玩法一般会让参与者提供个人照片、简介、联系方式等,可能存在泄露个人信息的风险,而且很难保证商家不会将这类信息挪作他用 。这些小程序在技术层面也很难确保数据储存安全,存在信息数据被盗取的风险 。同时,消费者也容易被人利用,掉入“杀猪盘”、电信诈骗陷阱 。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脱单便利店”还是线上的脱单小程序、公众号、App和网店,实际上都有处理个人信息的平台性质 。尽管基本遵循了“取得个人同意”后收集个人信息,但个人信息处理不仅包括收集,还包括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 。尤其是今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对其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负责,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安全,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他们认为,脱单盲盒的个人信息提供方和被提供方都应当有必要的审核,防止衍生网络诈骗、侵犯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 。
上海恒衍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艳辉提出,要警惕商家换个名头继续经营的行为,平台在审核的时候不应当仅仅就店名进行审核,还要对其实质性内容加强审核 。经营脱单盲盒的商家务必遵守平台规则,不要以投机取巧的方式躲避审核,避免风险发生,并且商家收集到个人信息后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原则,除了按照规则提供外,不得向其他任何人提供收集到的个人信息 。
“目前来看,脱单盲盒是一种新兴事物,面对其带来的诸多潜在风险,相关职能部门对其可能出现泄露、售卖大量个人隐私信息、数据的行为,应在技术层面和平台规则层面予以约束 。”任超说,经营脱单盲盒的商家则要探索出一条合法合规的发展路子,这样才不会让脱单盲盒昙花一现,成了一时“玩物” 。
推荐阅读
- Google|谷歌暂缓2021年12月更新推送 调查Pixel 6遇到的掉线断连问题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IT|美FAA正在调查一段有争议的坠机视频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