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hinese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CAAI)刚刚公布2021年度会士增选 , 创新工场首席科学家周明等14位会士入选公示 , 其中包含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
文章图片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由中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评定 , 是学会会员在学会的最高学术荣誉 。 每年新增会士的评选 , 考量候选人在人工智能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推动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和对学会的突出贡献 。 自2017年公布首批会士以来 , 截至此次增选前 ,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共拥有包括32位院士在内的83位会士 。
文章图片
创新工场首席科学家、澜舟科技创始人 周明博士
创新工场首席科学家、北京澜舟科技创始人兼CEO周明博士是世界顶级的AI科学家 ,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代表性人物 。 过去八年来 , 他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 , 发表文章总数排名世界第一 。
澜舟科技是创新工场孵化的一家认知智能公司 , 公司针对商业场景的数字化转型 , 基于大数据、知识图谱和行业模型 , 提供新一代的信息检索、知识推理和商业洞见技术和相关产品 。 今年七月 , 周明博士率领团队打造的“孟子”轻量化中文预训练语言模型 , 初次亮相便登顶中文语言理解权威基准CLUE榜单 。 九月 , 澜舟科技斩获HICOOL2021全球创业大赛一等奖暨AI和金融赛道第一名 。
近日 , HICOOL组委会也携多家媒体走进创新工场 , 周明博士和他们深度分享了对人工智能技术下一个时代的思考 。 以下:
来源 环球网科技 | 采访人员 林梦雪
对于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的定义 , 创新工场首席科学家 , 北京澜舟科技创始人兼CEO周明是这样阐述的:“感知智能是眼睛看得到、耳朵听得到、手触摸得到的一些感知信号 , 而认知智能是AI技术对人类语言理解后进行推理 , 实际上是人类的思维和大脑的行为的体现 。 ”
周明认为 , “认知智能技术的一个瓶颈是语言的理解的问题 , 比如说由于上下文不一样 , 词的意思就不一样 , 一个句子虽然用同样的词 , 语气变化意思也完全不一样等 。 ”
那么 , 人工智能如何能对自然语言进行很好的理解呢?
“近几年 , 由于预训练模型的推出 , 使得自然语言理解的能力大幅度增强 , 体现在问答、搜索、翻译的水平大幅度的提升 。 由于有了这样的能力 , 人们就期待着认知智能可以上一个更大的台阶 。 ”周明说道 。
推荐阅读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殊荣|蝉联殊荣!数梦工场荣获DAMA2021数据治理三项大奖
- 技术|使用云原生应用和开源技术的创新攻略
- MateBook|深度解析:华为MateBook X Pro 2022的七大独家创新技术
- 科技创新平台|云南:打造世界一流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
- 技术|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 系统验证|以技术革新加速芯片创新效率,EDA软件集成版PNDebug正式发布
- 集聚|向全球应用创新策源地持续迈进 上海“双千兆”应用体验中心正式揭牌
- 文化|【“用数赋智”系列宣讲】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传统工艺的跨界创新
- 西湖|施一公:创新,永远向顶尖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