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科学家破译德州驴基因组


研究|科学家破译德州驴基因组
文章图片

德州驴(左为母驴 , 右为公驴)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本报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与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主导 , 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共同合作 , 成功破译德州驴基因组 , 获得国际首个组装到染色体水平的家驴基因组参考图谱 。 研究成果于近日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 。 该研究是目前奇蹄目马属动物中连续性最好的参考基因组 , 为马属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及家驴基因组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
研究团队采集了9个国家的126头家驴、1头非洲野驴和6头亚洲野驴样品 , 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检测了大量的基因组遗传变异 , 为遗传改良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 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 可以明确世界上所有家驴均起源于非洲野驴 。 种群遗传关系分析进一步表明 , 热带非洲家驴群体与非洲野驴关系更紧密 , 埃及家驴群体次之 。 这表明家驴可能驯化于热带非洲 , 随后通过埃及扩散到欧洲、中亚及东亚 。
家驴在演化早期具有与非洲野驴相似的种群变化历史 , 而家驴在从非洲野驴中分离出来后 , 不同群体间仍然具有高度相似的种群演化历史 , 说明家驴的起源比较单一 。
研究团队成功组装了家驴的Y染色体并构建了家驴群体父系遗传物质的系统进化树 , 同时根据线粒体变异位点构建了母系遗传物质的系统进化树 。 结果发现 , 父系和母系种群演化间存在很大差异 。 母系遗传物质中除了索马里野驴成分外还可能存在努比亚野驴成分 , 父系遗传物质可能在驯化过程中受到人类喜好的影响只来自于少数几个雄性个体 。
我国大型优良驴品种多为深毛色 , 小型驴品种及野驴多为浅毛色 , 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对于培育优良驴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 SNP单倍型网络分析表明 , 深毛色驴由浅毛色驴驯化而来 。 (王方)
【研究|科学家破译德州驴基因组】[责任编辑: 张梦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