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优雅”的构建
很多用户 , 并非不知道小红书上的“优雅”是构建出来的 , 毕竟很容易踩到雷 。 问题是 , 明明知道“优雅”是虚假的 , 也踩过雷了 , 但他们仍然选择成为“优雅”的信徒 , 甚至转身也参与了这一构建 。
这多少有点像是《楚门的世界》 , 楚门是逃出去了 , 有人却愿意继续停留在小红书这个“桃源岛”上 , 或者是《黑客帝国》里红色和蓝色两颗药丸 , 蓝色药丸可以继续沉浸在美好的虚拟世界 , 红色药丸则要面对真实的残酷 , 于是很多人选择了蓝色药丸 。
这就是齐泽克所说的“启蒙主义的绝境”:“人们很清楚那个虚假性 , 知道意识形态下面掩藏着特定的利益 , 但他拒不与之断绝关系 。 ”
于是小红书的用户不断上涨 , 估值一再翻倍 , 这个内容社区的“优雅”生活样本带动了“打卡”浪潮 。 打卡就是一种标记 , 即在社交媒体上留下自己体验过“优雅”的印记 , “这个地方我来过了”、“这个美食我也品尝过了”、“如此美景我亲历过了”……打卡既是对“优雅”的效仿 , 也是“优雅”的构建 。
在这一过程中 , 人们获得了什么?
效仿本身是一种“从众” 。 小红书的口号是“标记我的生活” , 在很多用户那里却变成了“标记别人的生活” 。 某个拍照地点火了 , 一下子就有很多人扎堆去那里拍照;某样单品火了 , 很多人也想入手一件;某家店铺火了 , 很多人也跟风去探店……这种跟风太盛 , 以至于有“媒介朝觐”的说法:“到媒介叙事中重要的地点去感受和体验” 。
网友在蹭热点的同时 , 也在给自己增加热点 , 提升在群体中的身份归属感和认同感 , 收获更多的“社交货币” , 可以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交圈 , 不让自己显得“落伍” 。
文章图片
▲在社交app“Soul” , 用户可以自己“捏脸”——组合各种风格五官和发饰作为展示给他人的头像 。? Soul
在参与“优雅”的构建过程中 , 网友也塑造了一种更美好的个人形象 。 因为在消费主义的视域里 , “优雅”就是一种更加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 , “个人也正是通过商品化的过程将自己打造成了景观 , 因此重要的是一种身份标签带给他人的形象” 。 所以很多人殚精竭虑在各种社交软件上打造个人形象 , 让自己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 从朋友圈的P图到闹得沸沸扬扬的“名媛拼团” , 都有此意 。
人们又会失去些什么呢?
法国学者居伊·德波早在《景观社会》中有所预警:当我们沉溺于景观光怪陆离的幻像之中 , 滋生的可能是一种假的需求 , 并失去了探索生活本真的动力 , 仿佛普通的、真切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而那些能够掌控景观、塑造“拟态环境”的人 , 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操控整个社会生活的能力 。
推荐阅读
- 星链|石豪:在太空,马斯克和美国当局是如何作恶的
- 建设|这一次,我们用SASE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 生活|气笑了,这APP的年度报告是在嘲讽我吧
- 生活|数字文旅的精彩生活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测试|图森未来完成全球首次无人驾驶重卡在公开道路的全无人化测试
- Monarch|消息称微软Win11 2022重大更新将在明年夏天到来
- 社交|Facebook被指试图在美政客中抹黑前雇员Frances Haugen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