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撰文/蓝科技
无论真假 , 每一次关于手机行业的跨界消息都能引发一阵“网络海啸” 。
日前 , 网络上流传出小米即将发布年轻人第一辆汽车——青悦S1的消息 。 虽然 , 小米集团公关部及时的进行辟谣 , 但仍然在网络上引起了一阵讨论 。 众所周知 , 对于科技圈的所谓“谣言”来说 , 基本上都与真相这个孪生兄弟前后脚出场 。 然而 , 这一次的消息在蓝科技看来 , 作为“哥哥”的谣言似乎是一个急性子 , 还没等“弟弟”出世就急忙忙跑了出来 。
文章图片
造车现在不是小米最好的时机
其实 , 小米早已经开始涉足汽车领域 。 在未来刚起步时期 , 李斌就获得了雷军旗下顺为资本的投资 。 2019年11月 , 小鹏汽车在C轮融资中也获得了小米集团的投资 。
另外 , 在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小米也没有放弃对于汽车行业的投资与合作 。 今年4月 , 小米战略投资车联网企业上海博泰(Pateo) , 双方将在软件、硬件、语音多场景交互等方面进行合作;7月 , 小米宣布与梅赛德斯—AMG F1车队合作推出特别版小米米家电动滑板车Pro 2(Mi Electric Scooter Pro 2);9月 , 雷军通过微博宣布 , 小米和奔驰达成合作 , 小米10至尊纪念版将携手梅赛德斯—奔驰SUV 。
文章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 , 虽然小米频频与汽车行业进行密切的联系 , 但是基本上处于投资和业务联动的方式来进行 , 对于造车方面并没有丝毫的动静 。 在蓝科技看来 , 小米在汽车领域的这种联动方式 , 也源于对于汽车行业的陌生以及自身集团发展战略的核心的侧重 。
在当前的汽车行业中 , 传统汽车将逐渐联网化、智能化、电动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 但是 , 汽车的本质也决定了智能汽车的制造将是一个无比烧钱的项目 。 相较于手机行业的供应链整合方式 , 汽车行业具有更高的技术壁垒 。
如果说 , 当前董明珠以30亿人民币入股银隆新能源高调造车无疾而终 , 让小米感到了跨界汽车行业的风险的话 。 那么 , 特斯拉狂砸500亿所建立起得上海超级工厂以及汽车行业中的“小米”小鹏汽车最低14.6万元的售价 , 让小米意识到了自己用户群体的不能承受之重 。
更重要的是 , 在任何公开的场合 , 小米对于未来战略规划核心的声音都是“手机+AIoT” , 而所有的投资都是基于这个核心来进行投资联动 。 以投资小鹏汽车为例 , 因为其并不涉足与AIoT以及手机业务 , 小米的投资也可以让其快速的抢占出行入口 , 彻底贯彻小米“万物互联”的理念 。
在未来 , 一旦小鹏汽车打开了市场 , 小米便可以投资关系坐享红利 , 这显然比亲自造车要实惠的多 。 同时 , 在与奔驰之间的合作 , 也可以借助BBA系列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 从而提高小米手机的受众群体以及高端形象 。
未来小米会造车吗?
因此 , 在近几年中 , 我们猜测小米未必会亲自涉足汽车制造行业 。 毕竟 , 今年三季度小米手机重回世界前三 , 且股票价格也在不断上升 , 这有助于小米在手机领域持续上升 。 小米很可能没有必要进入一个目前处于不断亏损且烧钱的行业 。
但是在未来 , 随着智能手机业务不断触及天花板以及多元化的发展之下 , 关于小米造车 , 应该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
在今年的手机市场上 , 虽然在2020年第三季度 , 小米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增长45% , 但根据IDC数据显示 , 2020年第三季度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8亿部 , 同比下跌1% , 延续了自2017以来的下跌态势 。 同时 , 在手机行业中同质化、价格战等问题的频发且至今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之时 , 智能手机未来的增速放缓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
因此 , 如果小米想要长久的发展 , 一方面不断加强自己“万物互联”的理念以及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 另一方面 , 就要寻找在智能领域全新的增长点 。 从目前的市场发展来看 , 智能汽车也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风口之一 。
根据IHS Markit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 , 2020年 , 全球汽车市场的智能汽车渗透率仅为45% , 预计2025年将提升到60% 。
其中 , 由于中国对于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政策支持 , 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 预计2025年 , 中国市场的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到75% 。 这也意味着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 。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 , 现如今的中国汽车行业中 , 竟还没产生任何一家“领头羊”企业 , 甚至成功入围者都少之又少 。 面对未来巨大的市场蛋糕 , 小米作为一家多元化科技企业 , 断然没有放弃的道理 。
消费者的期盼
小米造车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引起如此之大的反响 , 也是因为小米给消费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
小米从诞生之日起 , 就可以称之为一个“搅局者” 。 在手机行业 , 成长初期的小米以性价比打天下 。 也正是因为小米的出现 , 让智能手机的售价一降再降 , 从某一方面来说也起到了让智能手机普及的作用 。 甚至如今 , 在小米的不断发展之下 , 连高傲的苹果都不断降价来“保护”自己的用户 。
如果小米进入汽车行业的传言真的属实的话 , 也可以复制手机行业上的成功 。 以性价比为自己的汽车打开销路 。 进而降低所有汽车企业的售价 , 并让价格变得公开透明 。 未来的智能汽车 , 更多将是与硬件软件相关 , 和传统汽车会有很大差异 , 而这可能是小米的拿手好戏 。
当然 , 在消费者如此期盼的背后 , 也是源于对小米品牌的信任 。 虽然我们看到 , 在网络上对于小米的言论褒贬不一 。 但是 , 争议中成长的小米 , 获得越来越多关注的同时 , 也让市场不断提高对小米的预期 。
其实 , 小米造车已经早有预兆 。 2015年小米就曾宣布将会进入汽车领域 , 虽说之后便解释说未来3—5年没有实施的可能性 。 但在2017年小米在印度市场便提交了一份可能在印度销售“各种交通、传送和其他运输设备 , 包括部件、设备 , 无论这些车辆是基于电动、其他任何动力还是机械动力”的申报 。 以及近两年频繁的与车企联动 , 都可以表明 , 小米进入造车的时间或许并不会很久 。
【预言|从谣言到预言,小米造车会不会成为现实?】(图片1/3来源:大作)
本文原创于蓝科技 , 未经授权 , 任何网站及平台不得转载 , 侵权必究 。
推荐阅读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the|美监督机构:从煤电厂捕获二氧化碳的计划浪费了联邦资金
- 虚拟|比尔·盖茨关于2022年的五项预言之二:元宇宙成有用的工具
- 诊断|比尔·盖茨关于2022年的五项预言之三:家庭医疗诊断手段普及
- Pro|价格相差1000块钱 买小米12还是小米12 Pro?很多人选错了
- 最新消息|被骂“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 中华书局回应称即日下架
- 趋势|[转]从“智能湖仓”升级看数据平台架构未来方向
- 刘思远|从1到100 这座“塔”不断创造中国航天奇迹
- 成功|从1到100 托举大国重器的“功勋塔架”
- 大叔|从治愈到共振,网易云音乐的刷屏套路升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