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知网称正在研究整改方案: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
“我的100多篇文章未经同意被中国知网收录,如果不起诉,就这样一直被侵权吗?”12月17日,武汉青年学者梅杰致电中国知网讨说法,得到的答复是:在研究方案,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每天忙到零点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武汉80后学者梅杰
百篇文章被中国知网收录
80后学者梅杰,长期研究现代文学、儿童文学、地方志,在《文学报》《新文学史料》《鲁迅研究月刊》《现代中文学刊》等报刊上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其中C刊20多篇 。
12月13日,梅杰转发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报道《作家陈应松:准备起诉收录了我300多篇文章的中国知网》到朋友圈:“我也有100多篇,谁帮我打?”不少同行留言支持梅杰维权 。
【视点·观察|知网称正在研究整改方案: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
文章图片
中国知网检索截图
梅杰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他以笔名“眉睫”发表的文章就有90多篇被中国知网收录,单篇文章最高下载量达800余次,但无论是中国知网还是期刊,从未与他签过授权协议 。如果加上署名梅杰的文章,他共有100多篇文章被中国知网收录 。
维权要证明自己是作者?
文章图片
梅杰(眉睫)部分著作
梅杰告诉长江日报采访人员,作为一名青年学者和自由撰稿人,他不为评职称,每年自费买书都要花费一两万元,研究成本较高,“作为知网的使用者,我过去到处求在高校的朋友帮忙下载文章,作为知网的内容供应者,我的权益在哪里?”
17日上午,梅杰拨通中国知网法务部门的电话,对方明确表示:要跟期刊核实收录的文章究竟有没有取得作者本人授权,如果作者与期刊社签了授权协议,作者也同意期刊向第三方授权,这个是没问题的 。
当问到如果没有经过作者授权怎么办时,中国知网法务部门电话中给出的答复是:知网收录的作品均是通过期刊社取得授权,作者的稿费都支付给了期刊社 。如果期刊没有支付作者这部分的稿酬,知网方面会积极督促对方及时补付,争取在一个月之内给出答复 。对方还提醒梅杰联系期刊社证明自己是作者,最好有作家证等材料证明 。
最近投诉知网的作者增多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联系上发表过梅杰文章的《文学报》 。对方称,《文学报》2015年起与知网签署授权协议,且授权内容仅限于本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作品 。对于来稿作者的文章,均没有授权给知网 。“如果知网收录了梅杰的文章,意味着《文学报》也连带被侵权了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
- 视点·观察|HDMI 2.1a规范或让用户购买HDMI线缆更复杂
- 视点·观察|拍照搜题等同作弊 App叫停后如何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