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美版拼多多上市破发 美股还敢爆炒IPO吗
来源:北京商报
谁也没想到 , 在疫情将经济冲击得支离破碎的这一年 , 美股会迎来一场异样的狂欢 , 连带着IPO市场也异常火爆 , 而爱彼迎、DoorDash的上市也一度让市场认为 , 这可能是美国IPO市场有记录以来最热闹的年底 。 如今 , 美版“拼多多”Wish也乘势上车 , 却猝不及防上市当天股价不给力 , 直接破发 。 不知道是不是过去几天“美股疯狂IPO , 标志着互联网泡沫时期的贪婪回归了”的警告起了作用 。
文章图片
图1/1
难续奇迹
疫情的冲击也让大洋彼岸的人知道了“拼多多”有多香 。 赶在2020年的年末 , 有美版“拼多多”之称的跨境电商平台Wish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 , 圆了一场上市梦 。 但不巧的是 , Wish没能重复不久前美国外卖平台DoorDash和美国民宿巨头爱彼迎的辉煌 , 上市当天便破发 。
当地时间12月16日 , Wish上市首日开盘便下跌逾5% , 最终收跌16.4% , 股价报20.05美元 , 市值117.58亿美元 。 按照此前的计划 , Wish的IPO发行价定为24美元 , 位于定价区间的顶端 , 发行4600万股 , 融资规模为11亿美元 , 股票代码为“WISH” 。 以发行价计算的话 , Wish的市值大约为140亿美元 。 但上市当天 , Wish 117.58亿美元的市值已经不足竞争对手Shopify的1/10 。
Wish成立于2010年 , 由谷歌前高管彼得·苏尔泽维斯基和雅虎老兵丹尼·张创立 , 该电子商务平台将卖家与潜在买家联系起来 , 用户大多为低消费群体 , 多数商品的价格低至3美元 , 也因此 , Wish被外界称为美版“拼多多” 。 值得注意的是 , 根据Marketplace Pulse估计 , Wish平台94%的卖家来自中国 , 其中广东卖家占27% 。
此前也有人将其与网上的一元店相提并论 , 但Wish的首席执行官彼得·苏尔泽维斯基表示:“我们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价值 , 这对我们自己也有利 , 而且我们能够提供更低廉的价格 。 ”在他看来 , Wish的价值要比一元店高得多 。
根据Wish的招股书 , 今年前9个月 , Wish的收入为17.47亿美元 , 相比起来 , Wish去年同期的收入为13.25亿美元 , 同比增长30% 。 Wish在2020年前9个月的毛利为11.42亿美元 , 去年同期的毛利为10.7亿美元 , 同比增长7% 。 最近几年 , 在线销售本就如火如荼 , 疫情再次把Wish往前推了一把 。 对于上市当天股价的表现及未来的业务发展等情况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联系了Wish , 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
IPO狂潮
Wish的上市本无可厚非 , 但联系其顶格的定价以及上市当天的股价表现 , 却不免让人联系起过去这段时间美股IPO的狂潮 。 与Wish不同 , 大约一个星期以前 , 号称美版“饿了么”的外卖平台DoorDash挂牌纽交所 , 发行价每股102美元 , 但当天却以每股182美元的价格高开 , 最终报收每股189.51美元 , 较发行价上涨85.79% , 市值突破600亿美元 。
这还不算完 , 一天之后 , 还是纳斯达克 , 爱彼迎上场 , 发行价68美元 , 但上市当天 , 爱彼迎股价便上涨112.81% , 达到了每股144.71美元 , 总市值超过865亿美元 , 一举超过旅游巨头Booking 862亿美元的市值 , 创下2020年美国IPO之最 。 当时的投资者狂热到什么程度?据说机器人制造商ABB的期权合约换手率出现了激增 , 就因为其代码和Airbnb只差一个“N” 。
上市就是暴涨 , 这仿佛是当时传递出的最直接的信号 。 数据显示 , 仅12月9日-11日 , 美股就有9家企业上市 , 其中便包含爱彼迎和DoorDash , 而据IPO数据研究机构Dealogic数据显示 , 截至目前 , 今年以来美股市场上已有430宗IPO交易 , 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募资规模已经超过1600亿美元 , 创历史新高 。
这样的情形与去年出现了强烈的反差 。 彼时 , 高调亮相的Uber、Lyft纷纷铩羽而归 , WeWork更是上市失败 , 牵扯出一系列的纠纷 , 演变成了一场巨大的闹剧 。
英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大霄指出 , 当前美股的确有一部分泡沫的成分 , 这与疫情下的超级流动性密切相关 。 现在爆炒IPO , 可能有对经济复苏的憧憬 , 对科技股的向往 , 股民希望其中可能有商业模式成熟的企业出现 , 比如下一个亚马逊 。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 美股这一轮爆炒主要还是美联储大量放水推动所致 , 其实美国经济情况并不算乐观 , 现在科技股的估值已经是历史最高时期了 , 可能会影响后续美股的上涨 。
今年3月 , 当美联储下场救市的时候 , 这一切便已有了预告 。 在美联储的大幅放水之下 , 资金豪无意外地流向了资本市场 , 在充裕的流动性支撑下 , 美股在10天四次熔断的噩梦之后 , 开启了新一轮的上涨 。 而美股的疯狂上涨也让企业意识到 , 当前正是前往公开市场筹措资金的绝佳时间 。
“事出反常必有妖”
据了解 , 目前美国只有3家公司在上市当天的股价涨幅超过了爱彼迎 , 且时间都是在2000年3-6月期间 。 这一点足以引起重视 。 “根据长期以来的经验 , 我们都知道这不会有好结果……这是泡沫的迹象 , 需求太过惊人了 , 散户投资者只是一味地想要参与其中 。 ”对于当前反常火热的美股市场 , AllianceBernstein首席投资官Jim Tierney忧心忡忡地说 。
相较于炒疯了的股市 , 华尔街显得冷静不少 , 就连一向看多美股的摩根大通都罕见地下调了评级 。 在12月初发布的2021年展望中 , 摩根大通首席股票策略师Mislav Matejka多年来首次下调了他对美股的看法:将美股评级下调至中性 , 将欧股评级上调至增持 。
而在一个月前 , 摩根大通另一分析师Dubravko Lakos-Bujas还信心满满 , 预计标普500指数将在明年初达到4000点 , 并有很大潜力在明年底进一步走高至约4500点 。
关于变脸 , 摩根大通在报告里明确解释了原因 , 比如对于当下最火热的科技股 , 摩根大通指出 , 美股曾大幅受益于成长股和科技股的上涨 , 但如今的通胀更利于价值股 , 考虑到科技股权重更大 , 美股整体来说可能会相对艰难 。
“美国股市的一小部分可能有泡沫 , 但不是全部 。 ”作为摩根大通的COE , 戴蒙委婉地给出了警告 。
戴蒙的警告不是没有道理 , 毕竟 , 当下美股的这一幕在20年前似曾相识 。 彼时正值互联网发展的第一波浪潮 , 谁都不想错过 , 2000年1月14日 , 道琼斯指数到达11772点 , 牛市来到顶点 , 而紧随其后的是持续的暴跌 。 纳斯达克指数从当年3月的峰值5048.62下跌至2002年10月的低点1139.9 , 跌幅超过76.8% 。
从各项指标来看 , 现在的情形与20年前太像了 。 除了1600亿美元的募资规模已经超过1999年创下的1070亿美元的纪录 , IPO首日的回报率也高得异常 。 根据佛罗里达大学教授、IPO专家里特编制的数据 , 今年美股IPO的首日回报率平均为41% , 是20年来的最高水平;而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 , IPO首日平均涨幅为56% 。
“巴菲特指标”常被用来形容美股的泡沫程度 , 这一指标即美股总市值(威尔希尔5000指数)与美国GDP的比值 。 “巴菲特指标”一般位于93%和114%之间 , 而今年二季度该指标达到了182.7% , 创下近期峰值 。 截至12月初的数据显示 , 威尔希尔5000指数达到38.484万亿美元 , 美国三季度GDP为21.16万亿美元 , 两者之比达到181.87% , 接近“巴菲特指标”的历史最高值 。
“不过相较于20年前 , 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 在李大霄看来 , 20年前的泡沫大多是基于一种对未来的想象 , 很多企业没有利润和商业模式 , 大量的 。 com公司之后都不复存在了;而现在 , 很多科技公司包括五大龙头是有实实在在的数据、用户做支撑的 , 也有利润和完善的商业模式 , 整体来看 , 现在的科技股没有20年前那么虚 。 如果一些科技企业能用成长性来化解 , 还是有机会发展壮大的 。
在杨德龙看来 , 美股现在确实有一定的估值泡沫 , 但美国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后 , 科技公司的盈利能力比之前要强 , 上涨也是有一定的基本面支撑的 。
【新浪科技综合|美版拼多多上市破发 美股还敢爆炒IPO吗】据杨德龙预计 , 伴随着后续美国经济的复苏 , 美联储可能会减小放水的力度 , 明年美股可能会出现震荡回调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