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会|嫦娥五号闪耀自立自强信心

12月17日凌晨 , 在经历23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后 , 嫦娥五号怀揣来自月球的岩石和土壤返回地球,稳稳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 , 我国首次月面自动采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我国探月工程也完成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的最后一步 ,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值得庆祝 。
这是一趟满载而归的科学探索 , 也是一次智慧与勇气兼备的无畏探险 。 历史将使命赋予嫦娥五号 , 嫦娥五号也不负众望 。 接过中国人探月梦想的接力棒 , 嫦娥五号实现了地外天体采样、起飞 , 以及和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等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首次” , 收获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阳系行星的宝贵科学样品 , 也奏响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探月三步走的终章强音 。 嫦娥五号代表人类时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月球“挖土”的壮举 , 点亮着航天人无数个不眠之夜 , 折射出中国创新的熠熠生辉 , 也激荡起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油然而生的自豪 。
【轨道交会|嫦娥五号闪耀自立自强信心】嫦娥五号的每一步都标注着攻坚克难的勇气 。 嫦娥五号全身都充满亮点 , 但这些亮点在成功之前都是难点和挑战 。 发射升空 , 抵达月球 , 采集月球物质 , 由月面点火起飞 , 再从月球轨道返回地球……20余天里 , 嫦娥五号的每一步都牵动人心 , 每一个动作又让人击节喝彩 。 科学家捧着装有月球样品的容器 , 里面还盛着渴求探秘的好奇心和敢于探索的雄心壮志 , 支撑着嫦娥五号突破一道道关卡 。
嫦娥五号每一次爬坡过坎 , 都凝聚着航天人的智慧 。 发射场“90后”指挥员喊出清脆口令 , 长征五号大火箭拔地而起 , 背后是无数次的演练 。 在38万公里之遥“目睹”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 地面支持团队“观棋不语” , 实则早已为航天器研发出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智能导航设备 。 而作为国内迄今最为复杂的航天器之一 , 嫦娥五号探测器更是倾尽了技术团队的创新心血 。 创新是对创新者的最大褒奖 。 嫦娥五号实现探月工程全面“绕、落、回”中“回”的一环 , 意味着我国全面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的最主要基本技术 , 为未来建造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乃至登上火星的设想打下坚实的基石 。 这些航天技术能力的满满收获 , 同时也是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铿锵足音 。
科技自立自强的旋律最为动听 。 嫦娥五号代表着中国航天自主创新道路的新成就 , 是继我国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来又一段动人节拍 。 人们惊叹 , 来自月球的小小石头却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程度 。 同样 , 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展开重仅12克的五星红旗 , 这一抹闪耀月面的“中国红” , 也映照出科技底气 。 走过64年的中国航天人用实践证明 , 只有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攻关 , 才有可能书写下北斗、嫦娥、神舟、天宫、天问这一个个响亮而提气的名字 。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 和平利用太空是人类的共同理念 。 从人类航天史的角度审视 , 中国的月球、火星乃至更远的行星探测计划 , 都是地球文明向外太空探索乐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如同中国探月科学家所说 , 探索月球和地外天体是人类共同的使命 , 由人类的探索天性和科技进步所驱动 , 也同时推动着科技发展 , 激励人类为共同的梦想 , 向着星辰大海扬帆远行 。 秉持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念 , 我们会谱写出更加壮美的乐章 。
作者:■余建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