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余胜泉:智能时代的学校课程变革,要用心倾听技术与未来的声音( 三 )
所以 , 现在新课标、新教材越来越强调大单元教学、核心概念的转变 , 而不是刷题的适应性教学 。 大单元整合 , 跨学科整合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 比如 ,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是平面几何两条直线的交点 。 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在不同领域的表现和特征 , 这才是真正的关键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 。
转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 , 要从关注“双基”到关注“四基” , 从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学习活动体验 , 培养学生的“四能” , 即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要从灌输式的教学变成建构式的、问题解决式的、探究式的、知识创生性的教学范式 , 转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 。
总之 , 在课程结构变革方面 , 我们的课程越来越综合化 , 越来越强调转变教学范式 , 转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 , 促进学生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发展 。
课程实施方式变革:人机结合
课程的实施方式 , 将呈现出“人机结合”的特点 。
现今的课程实施方式 , 一般是老师每节课讲45分钟 , 一天8节课 。 从长远来看 , 课程的知识性传递部分 , 人工智能的表现会比人更突出 。 比如现在的英语课 , 学生如果能学会使用可以背单词、练口语、学语法、深度阅读的多种软件 , 并将其从头至尾玩通 , 那不上英语课的学生英语同样会很好 , 甚至比老师讲课的效果还好 。
但是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学生没办法坚持 , 没有毅力 , 这就要求老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督促者、检查者、激励者 。 也就是说 , 未来教师越来越强调学习服务设计与开发、个性化学习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等多个方面 。 比如 , 课程育人的方面 , 一定需要老师跟学生深度互动 , 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育人目的 。
那么人机结合之后有什么变化呢?有很多 , 比如课前会变成智能备课、电子签到;课中会变成针对性教学、在线教学、深度互动、实时记录、开放资源、个性化指导、过程监控、环境管理;课后会变成智能批阅、智能分析等等 。 双方实现了优势互补 , 提高了教育体系的生产力 。
文章图片
换句话说 , 人工智能带来了教师脑力劳动的解放 , 教师可以更多关心学生的心灵、精神和幸福 , 与学生平等互动 , 激发学生求知本能 , 实施更加人本的教学 。 就像现在的“双减” , 课后三点半给老师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任务 , 老师就更需要借助人工智能来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 。
课程评价变革:发展性评价
推荐阅读
- Samsung|三星电子延迟发布最新智能手机AP“Exynos 2200”
- 物流|市占率全球第一,引领行业变革,深圳这个独角兽企业分享经验
- 识别|外卖界又一黑科技 饿了么计划2022年覆盖100000顶智能头盔
- 张江|人工智能岛:洞见未来,高能“岛核”带动周边
- 凉山|四川凉山500千伏变电站用智能机器人作业
- 国家|SA:未来 12 个月打算购买智能手表的消费者比例将达到两位数
- 测试|饿了么计划今年在全国覆盖十万顶智能头盔:可语音接单
- 硬件|饿了么计划今年在全国覆盖十万顶智能头盔,点击头盔耳侧按键可接打电话
- 生产|云丁科技:用10年打造全球最大的智能门锁生产基地
- 驱动|[原]百度智能云知识中台,驱动产业智能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