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余胜泉:智能时代的学校课程变革,要用心倾听技术与未来的声音( 五 )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 , 是新时期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 定位于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性 。 其中就提及 , “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 这就要依靠大数据 , 依靠人工智能的新技术 , 既可以实现每个人都合格的公平 , 又可以实现与每个人能力相匹配的教育教学质量 。
在古代社会 , 我们的课程是小规模化的、个性化的 。 到了工业社会 , 是大规模化的、非个性化的 。 到了智能时代 , 我们要实现个性化与大规模化的结合 。 我们要建立适合个性化发展的课程服务体系 , 迎接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方式 。
走向理性的必经之路是拥抱批判性思维 , 推动理性的车轮 , 最适宜的地方就是教育 , 而教育的驱动 , 正是智能技术 。 今天 , 我们新技术的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 但是生产关系没有改变 , 新技术进入教育主阵地出现了各种问题 。 如果生产关系发生转变 , 我坚信课程的形态一定会体现出这种新的趋势 。
面对变革 , 我们要用心倾听技术与未来的声音 。
? 倪闽景 :从一个“人”的信息化 , 看当今教育“四大难题”怎么破
? 世界正在数字化 , 教室却成了隔绝世界的鸟笼 , 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变革?
? 买得太多 , 用得太少 , 教育技术为什么在学校用不起来 ?
作者 | 余胜泉 ,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来源 | “教育信息化100人”微信公众号
【变革|余胜泉:智能时代的学校课程变革,要用心倾听技术与未来的声音】责编| 琬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