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数字遗产:死后再“社死”一次

数据|数字遗产:死后再“社死”一次
文章图片

来做个选择题吧:
假如有一天你死了 , 你会让人继承你的数字遗产 , 还是一键清空全部数据?
近日 , 苹果正式启动 “数字遗产计划” , 再次把这一话题送上了风口浪尖:
假如你用的是苹果手机 , 又恰好将系统更新到了iOS15.2版本 , 你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功能——“遗产联系人” 。
在这里 , 你可以指定5个人成为你的“遗产联系人” , 并在设置完毕后向他们发送短信:
“小黑 , 我已将你添加为我的遗产联系人 。 在我去世后 , 你可以访问我账户中的数据 。 我已和你共享访问密钥 , 它会自动存储在你的 ‘账户’设置中 。 我若不在了 , 你可以使用此密钥访问我的 iCloud 数据 。 ”
正如这条短信所说 , 在你去世后 , 他们只要出示你的死亡证明和访问密钥 , 便可以查看你手机里的iCloud数据 , 包括照片、视频、备忘录、文稿、个人信息等 。
那么问题来了:你会设置吗?
数据|数字遗产:死后再“社死”一次
文章图片

恭喜你 ,
死后再“社死”一回
当我告诉妈妈“苹果推出了数字遗产计划”时 , 她表示还得花时间想想让谁来继承 , 而我不是她的第一人选——
可见 , 对一个分配者来说 , 数字遗产不仅有死后泄露隐私的风险 , 还可能在生前加剧家庭的分崩离析 。
开个玩笑 。 不过 , 一个流行多年的互联网段子 , 或许可以概括大部分人对数字遗产的态度:
【数据|数字遗产:死后再“社死”一次】“如果有一天我出了车祸 , 走在马路上不幸被车撞飞 , 我也一定要在空中先清除手机里的聊天记录 , 才能放心地昏倒在地上 。
毕竟古话说得好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 ’”
数据|数字遗产:死后再“社死”一次
文章图片

其实 , 数字遗产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 。
早在2003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在《保存数字遗产宪章》中提出:数字遗产是特有的人类知识及表达方式 , 它包括文化、教育、科学、管理信息、技术、法律、医学以及其他以数字形式生成的信息 。
通俗地说 , 我们可以把数字遗产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财产类”遗产 , 那些肉眼可见“很值钱”的东西 。
比如你的支付宝余额、王者荣耀的绝版皮肤、有效期还剩一周的网X云会员、NFT虚拟艺术品;除此之外 , 创作者们的数字专辑、摄影作品、设计图、个人专利等“虚拟资产” , 也可归入这一分类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