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数字遗产:死后再“社死”一次( 四 )
文章图片
2018年的Facebook一案 , 则将数字遗产这一话题再次推向高潮:
2012年 , 德国的一位未成年少女在地铁站不幸身亡 , 但根据仅有的现场监控和目击者证词 , 警方查不出具体的事故原因 。
于是 , 女孩的父母希望能登录女儿的Facebook账户 , 看看上面有没有什么线索 , 但Facebook以保护个人隐私为由 , 拒绝提供相关内容 。
于是女孩的父母起诉了Facebook , 此案经过三审三判 , 终于在2018年有了结局:
根据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 , Facebook需要向女孩的父母提供相关信息 。
文章图片
其中讨论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
让死者的亲人继承数字遗产 , 会不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换句话说 , 张三跟你一起吐槽过父母 , 结果在你死后 , 这些聊天记录到了你父母手上 , 那谁来保障张三的隐私权?
在此案中 , 德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 , 让亲人继承数字遗产 , 并不违背他人的相关权益 。 因为在互联网中 , 人们发出信息的那一刻 , 就应该意识到有暴露风险——
张三发给你的聊天记录 , 本来就可能被你截图转发给另一个人 , 也可能刚好被其他在现场的人看见 。
而Facebook一案的最大意义在于 , 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的最终判决 , 在某种程度上 , 第一次对数字遗产被继承的合理性、合法性做出了肯定 , 具有开拓性的历史意义 。
文章图片
数字遗产怎么分 ,
也不是你说了算
如果我今天想立个遗嘱 , 分配自己的数字遗产 , 需要经历几个步骤?
2021年10月 , B站up主@当下频道 前往中华遗嘱库 , 亲身体验数字遗产遗嘱的相关办理流程——
结果 , 视频中的小姐姐前后一共花了2个月的时间、花费了4位数的费用 , 才完成了数字遗产的“分配”工作 。
文章图片
一个事实是:分配数字遗产 , 不只是留下账号密码这么简单——
由于相关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 对于数字遗产的使用范围和继承方式 , 每个社交软件都有各自不同的规定 。
因此 , 如果你直接在遗嘱上写下“我宣布由XXX继承我的B站账号” , 这样的一段话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 。
在确立遗嘱之前 , 你还得先向各大社交平台咨询他们的相关细则:
推荐阅读
- 中国新闻网|最新数据:中国有效发明专利359.7万件 有效注册商标3724万件
- 视点·观察|新华社:数字虚拟人频频出圈,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真人?
- 数字货币|金-卡戴珊和小弗洛伊德·梅威瑟因涉嫌加密代币拉高出货骗局被起诉
- 真人|企业员工、歌手等数字虚拟人频频出圈,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真人?
- 能在|企业员工、歌手、带货主播……数字虚拟人频频出圈,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真人?
- 数字货币|金-卡戴珊和小弗洛伊德·梅威瑟因涉嫌拉高出货骗局被起诉
- 移动|汕头:启动5G+工业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
- 油泵|消除征信“数据孤岛” 打通创新“任督二脉”
- 攻略|数字人民币APP上新,普通人怎么玩?攻略来了
- 非法|国新办举行2021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统计数据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