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数字遗产:死后再“社死”一次( 二 )
一类是“精神类”遗产 , 大部分卖不了钱 , 却对当事人有特殊的意义 。 比如你的各大平台账号(微信、QQ、微博、豆瓣、虎扑) , 以及这些账号里的聊天记录、个人日记、浏览历史等 。
文章图片
显而易见 , 人类最想销毁的数字遗产 , 是后者 。
不少人表示 , 比起“遗产联系人” , 人们更需要的是“一键清空”功能——
在你死后 , 一旦有人试图访问你的手机内容 , 系统就会自动格式化手机 , 一键清空你在互联网留下的所有痕迹 。
社交软件Snapchat的“阅后即焚”功能 , 就是吃准了注重个人隐私的社交需求 , 才在社交网络中风靡一时;大热日剧《人生删除事务所》中 , 主角团也为死者们提供着相似的服务:
作为一个将死之人 , 你可以委托人生删除事务所的工作人员 , 让他们在你死后 , 删除/保留你在手机、电脑等设备上的数据——事实上 , 日本确实有公司提供过此类服务 。
文章图片
至于为什么人们执意要清除数字遗产 , 人生删除事务所给出了一个答案:
社会总是期望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格 , 表里如一 。 但实际上 , 每个人都有不如意的时刻 , 也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 而这些难以启齿、不便分享的事情 , 往往都被隐藏在电子设备里——
在公众面前闪闪发光的优质偶像 , 翻开他们的聊天记录 , 或许也能找到偷税漏税、出轨嫖娼的证据;
朋友圈里的你 , 可能是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 , 微博小号中的你 , 却可能每天都在吐槽领导、释放戾气 。
可想而知 , 没有什么事情 , 能比死后暴露隐私更“社死”了 。
要知道 , 这类人最想瞒住的一批人 , 往往就是身边的人(朋友、亲人);而这一批人 , 偏偏又最有可能成为他们的遗产继承人 。
换作是你 , 你会愿意让他们继承你的数字遗产吗?
文章图片
支持数字遗产的人 ,
都在想些什么?
一个事实是 , 尽管还存在诸多争议 , 但不少人已经对数字遗产持开放态度:
早在2012年 , 南都周刊的一项调查结果就显示:有52.19%的人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够继承自己的数字遗产 。
而2021年发布的《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 , 越来越多人将微信、QQ、游戏账号等条目列入遗嘱 , 有21.35%的90后希望自己的数字遗产能被继承 。
推荐阅读
- 中国新闻网|最新数据:中国有效发明专利359.7万件 有效注册商标3724万件
- 视点·观察|新华社:数字虚拟人频频出圈,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真人?
- 数字货币|金-卡戴珊和小弗洛伊德·梅威瑟因涉嫌加密代币拉高出货骗局被起诉
- 真人|企业员工、歌手等数字虚拟人频频出圈,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真人?
- 能在|企业员工、歌手、带货主播……数字虚拟人频频出圈,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真人?
- 数字货币|金-卡戴珊和小弗洛伊德·梅威瑟因涉嫌拉高出货骗局被起诉
- 移动|汕头:启动5G+工业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
- 油泵|消除征信“数据孤岛” 打通创新“任督二脉”
- 攻略|数字人民币APP上新,普通人怎么玩?攻略来了
- 非法|国新办举行2021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统计数据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