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大讯飞常鑫:学校对课后服务的课程需求变化及未来趋势 | OpenTalk( 二 )
首先回顾一下政策背景:“双减”中的两减一增 , 即减家长教育负担 , 减学生作业负担 , 增加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与学校回归主阵地的作用 。 实际上 , 2017年课后服务的指导文件就已经出台 , “双减”政策前就已经有多地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 , 但普及率不高 , 而“双减”政策后的 , 全国的执行覆盖率超过96% 。
由于主阵地的改变 , 很多教育产品也在面临C端转型或增量B端 。 未来学校结合他们的校本和他们想打造出来的教育目标 , 都会在学校这个组织上进行呈现 , 不管学科类还是素质教育类的 , 学校作为主阵地的作用将逐步凸显 。
所以我们提到了重塑教育新生态的概念 , 重点是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 那么 , 如何提成课后服务的水平 , 以及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在政策背景下 , 大家经常会谈到五育并举 , 有这么一段话我认为是比较符合家长们心声的: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 就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 “德才兼备”应该是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很多课程内容或者说一些资源未来做入校的工作 , 都应该围绕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德才兼备的维度出发作为产品的底层逻辑 , 才能更好的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 。
接下来 , 我们回顾一下课后服务的历程 。 2017年出台指导意见时 , 北京等超一线城市就已经有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了 , 那时候没有双减背景和引导的方向 , 所以整个覆盖面还没有那么广 。 “双减”政策前针对36个大中城市的课后服务统计数据发现 , 小学课后服务普及率为66.4% , 初中阶段课后服务普及率为56.4% 。 如果进入到下沉市场可能这个比例还会下降很多 。
文章图片
但是在“双减”政策之后 , 整个比例是被直线拉高了 , 因为有了政策背景之后 , 虽然说它是一个延时服务 , 但是我刚才也提到了即便有一个学生在那个学校里 , 对于这个学校来说也要为这个场景的工作开展建立一套管理体系 。 所以“双减”政策之后全国执行力还是蛮高的 。 我们先暂且不讲它的执行方式是什么样的 , 但是至少整个延时服务落地执行度上 , 超96%的开展率已经能够说明家长也愿意把孩子放到学校里面去 , 学校现在也承担起了课后服务主阵地的角色 。
当然 , 我们也走访了很多地市、区县 , 甚至一些偏远区域后发现 , 社会资源不均衡性及教育资源不均衡性所带来的执行差异还是是比较明显的 。
我们大概列举了几点区域之间差异化的情况:第一个就是从模式上来看 , 大家熟悉的是5+2模式 , 我们发现 , 5+2也有不同 , 有的学校是集中式的 , 抽一周的三天课后时间把作业搞定 , 剩余的两天做社团课和学生兴趣小组普及 。 也有每天分解很均衡的方式 , 第一节课把课后辅导这个事干完 , 另外1节课的时间留给兴趣小组或者社团课 。
推荐阅读
- 市场资讯|遍知教育升级D2C平台战略,发布爱奇艺遍知App
- 教育|学科停船后的第一个寒假,“脑机接口”能否成为科技素质教育的后起之秀?
- 平台|爱奇艺遍知APP上线,内容聚焦职业教育、兴趣学习与家庭教育
- 硬件|松鼠Ai推出多款硬件产品,转型智慧教育、智能硬件、职教及海外业务
- 视点|视点丨教育元宇宙的教学场域架构与关键技术
- 教育|架起“彩虹” 减负提效
- 科大讯飞|让听障人士自由发声,科大讯飞上线智能通信服务产品
- 教育|2022年,值得关注的7个新兴教育趋势
- 互联网|趋势丨杨丹:2022年极有可能成为“元宇宙教育元年”
- 人物|教育业超30名高管离职 中层先裁别人,后自己被裁,降薪三成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