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大涨?但名创优品的老故事已经不灵了


|股价大涨?但名创优品的老故事已经不灵了
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鸿键
来源:资本侦探(ID:deep_insights)
_原题是:名创优品的老故事不灵了
低迷了近两个月后 , 名创优品终于在二级市场迎来爆发 。 12月21日晚间 , 名创优品股价盘中突破28.8美元 , 收盘时涨幅高达16.53%;23日 , 其股价再度大涨 , 一度创下30美元的新高 。
股价异动总会引来各种猜测 , 许多解读会提及名创优品国内业务基本恢复、海外扩张进程重新加速、入局潮玩赛道等等 , 但市场买单的究竟是什么 , 得把财务数据和业务动态一个个都掰开了说 。

|股价大涨?但名创优品的老故事已经不灵了
文章图片
图2/5
图源:雪球
在业绩层面 , 从名创优品日前发布的财报数据来看 , 其营收和利润离恢复到往日水平还有不小距离 。 如今 , 海外疫情变得更加不明朗 , 这将继续给名创优品的扩张蒙上阴影 , 增长困局依然未解 。
资本看中的从来都是企业的“可能性” , 既然现有业绩并非股价暴涨的支撑 , 那么异动更合理的解释是:名创优品讲出了一个让市场买单的新故事 。 只是这个新故事 , 多少有些因为老故事“失灵”而不得不讲的意味 。
压力未散 , 老问题难解
在股价暴涨的几天前 , 名创优品发布了2021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即2020年第三季度) , 官方放出的业绩宣传强调的更多是自身营收、利润的环比增长(如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长33.4%;调整后的净利润较上一季度增长140.8%等) , 但市场当时对此并不买账 。
财报发布的当天 , 名创优品盘前一度跌超8% 。 虽然跌幅后续有所收窄 , 但市场情绪更多是担忧 , 和近期的热烈相差甚远 。
和去年同期比较 , 名创优品的营收和利润依然承压明显 。 根据财报 , 名创优品三季度的营收为20.72亿元 , 同比下降30.7%;毛利润同比下降44.3% , 毛利率(25.2%)同样下滑明显 。 而在净利方面 , 名创优品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02亿元 , 同比下降74.6% 。
针对各项指标的下滑 , 名创优品在财报中把原因归于疫情对公司国际业务的影响:一方面 , 疫情期间海外门店被迫停业 , 营业时间减少 , 导致来自国际市场的收入降低了70.5%;另一方面 , 海外业务的毛利率较高 , 相关收入的减少也直接拉低了毛利表现 。

|股价大涨?但名创优品的老故事已经不灵了
文章图片
图3/5

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 , 名创优品的主业在线下 , 由于疫情的冲击 , 其今年前两个季度业绩近乎腰斩 , 三季度的情况也只是刚从“至暗时刻”中走出 。 然而真正麻烦的是 , 疫情不仅会继续对名创优品的已有布局形成压力 , 还让其增长逻辑变得“失灵” 。
“资本侦探”曾在《IPO开盘大涨22% , 但名创优品的故事越来越不好讲》一文中介绍过名创优品的商业模式 , 简单来说 , 名创优品的收入大部分来自商品销售收入 , 业绩增长等于“卖更多货” 。 门店单店效益总有天花板 , 要想维持增长 , 名创优品能做的就是不停开新店 。
据“资本侦探”了解 , 名创优品如今在选址上偏好流量大、定位高端的地段 , 其意图是利用地段/商圈本身的附加值 , 提升名创优品的品牌价值 , 同时凸显产品的价格优势 。 这无疑是借力打力的聪明做法 , 然而一二线城市的优质点位毕竟有限 , 占领完这部分点位后 , 想继续扩张只有两条路:下沉、国际化 。
下沉市场固然广阔 , 但名创优品做的是薄利多销的生意 , 下沉市场的人均消费力未必能形成有力支撑 , 如果单店效益的帐没算好 , 越是扩张反而越会成为负担 。 相比之下 , 把门店开在国外的优质商圈是更优的选择 。
可惜的是 , 疫情让名创优品在海外的扩张变得艰难许多 。
根据财报 , 在整个第三季度 , 名创优品海外门店数仅增加了8个 。 尽管名创优品近来重新加快了国际化扩张速度 , 10月以来 , 其在亚洲、非洲、美国开设了20多家新店 , 且年底之前计划再有几家新店迎客 , 但在疫情阴云再度弥漫的背景下 , 名创优品面临的不确定性并没有因此减弱 。

|股价大涨?但名创优品的老故事已经不灵了
文章图片
图4/5
图源:名创优品第三季度财报
只看原有基本面的话 , 名创优品所处的局面是尴尬的:要继续讲好“老故事” , 名创优品需要不断开店 , 但疫情压力短时间内很难消失 。 如果想得到资本追捧 , 名创优品只能在“十元店”之外 , 找到一个能获得足够热度的“新故事” 。
顺着这个思路 , 名创优品声势凶猛地进入新消费赛道 , 并在潮玩概念的不断升温中成为行业焦点 , 只是要讲圆新故事 , 未必就比老故事来得简单 。
不得不讲的新故事
新消费今年有多火 , 从年底的两次资本盛宴就能看出 。
2020年的最后两个月 , 纽交所和港交所各有一个IPO备受市场瞩目:“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电商从创立品牌到登陆美股仅用4年、“潮玩第一股”泡泡玛特上市首日暴涨超100% 。 两者的成功共同向市场证明了一件事:时代变了 。 抓住年轻人 , 才能抓住未来 。
“抓住年轻人”的故事总是迷人 , 资本市场从不吝惜为成长性付出溢价 。 泡泡玛特冲上千亿市值后 , 市场更加聚焦于潮玩的可能性 , 而需要新故事的玩家也有了绝佳的切入口 。
【|股价大涨?但名创优品的老故事已经不灵了】从今年一系列的新动作来看 , 名创优品也加入了“抓住年轻人”的行列中 , 且选择的赛道正是时下的热门概念——国货美妆和潮玩 , 目前 , 其旗下的WOW COLOUR和TOP TOY都已相继落地:
WOW COLOUR是名创优品旗下的美妆集成店 , 店内的选品为国内潮流网红品牌及全球新锐品牌 , 门店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均已开店运营;
TOP TOY的定位则是亚洲潮玩集合店 , 产品覆盖盲盒、艺术潮玩、日漫手办、美漫手办、娃娃模型、拼装模型、积木七大核心品类 。 店内既有名创优品联合知名IP推出的盲盒产品 , 也有大量来自其他潮玩品牌的商品 。 目前 , TOP TOY的第一家门店已在广州开业 。

|股价大涨?但名创优品的老故事已经不灵了
文章图片
图5/5

针对名创优品在潮玩的布局 , 创始人叶国富称名创优品正在转型为“新零售平台型企业” 。 把这一概念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名创优品意图借势参与新消费热潮 , 其入局方式并非完全亲自动手 , 而是最大程度地利用已有的渠道优势、供应链资源和IP积累 , 从时代红利中分一杯羹 。
这是名创优品的新故事 , 一个能让资本市场买单的故事 , 同时也是一个新瓶装旧酒的故事 。
根据公开消息 , TOP TOY的发展规划和当年的名创优品非常相似 , 比如在一线城市迅速开店跑马圈地、联合各路资源提供海量SKU 。 与其说名创优品是在进行新的探索 , 不如说其是把“十元店”时期的打法复用到新领域 。
问题在于 , 潮玩和传统零售的玩法大不相同 , 这点在泡泡玛特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得到验证 。
早期泡泡玛特做的也是渠道生意 , 即把各种潮玩汇集在自家的格子店里 , 但渠道总有被稀释价值的风险 。 泡泡玛特“起飞”的转折点是拿下了热门IP“Molly”的授权 , 如今其高市值的基础同样来源于长期积累的头部IP资源 。
不同于日常消费品 , 潮玩的竞争力来自情感附加值 。 短期的高举高打可以换来可观的门店数量 , 但企业对头部IP资源的发掘、孵化和商业化能力均需要时间沉淀 。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曾用“王菲-网红”的对比来体现IP与IP之间的差距 , 在他看来 , 潮玩像音乐行业 , 音乐人有千千万 , 但王菲、周杰伦永远是稀缺的资源 。 虽然潮玩赛道的火热吸引了很多入局者 , 但许多玩家推出的其实只是“网红” 。
尽管名创优品有着更强大的财力和人力 , 但TOP TOY走的更接近于泡泡玛特的老路 。 之所以会有如此布局 , 既是因为名创优品需要快速向资本市场讲出新故事 , 同时也和名创优品的基本盘息息相关 。
在近日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 , 叶国富表示中国零售已经到了3.0时代——1.0时代注重低价;2.0时代的消费者追求性价比;到了3.0时代 , 创意和体验成为零售行业的新风向 。 名创优品显然是2.0时代的产物 , 而造就其增长传说的“肌肉记忆”也延续到“3.0”时代 。
在叶国富所说的零售2.0时代 , 名创优品抓住了国内供应链升级的机会、通过跑马圈地在“性价比”热潮中迅速崛起;到了3.0时代 , 名创优品将连接的对象换成了国货美妆和潮玩品牌 , 但以渠道优势抢占市场、乘势而起的逻辑并没有变 。
如何真正从“2.0”升级为“3.0” , 决定着名创优品能否把新故事讲圆 , 也关系到股价暴涨究竟是昙花一现 , 还是新一轮增长的序章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