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美肆意打压中国企业必自食其果

12月22日 , 美国商务部公布了一份包括58家中国企业在内的“军事最终用户清单” 。 美方声称此举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 , 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种掩人耳目的幌子 , 掩盖其打压中国企业的险恶用心 。 而且 , 这种行径表明了美方一贯自我标榜的市场经济基本准则的虚伪性 , 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 削弱了全球投资者对美国资本市场信心 , 也对包括美国在内各国人民福祉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
本届美国政府肆意打压中国企业 , 可谓极尽疯狂之能事 。 今年以来 , 美方对中国企业的打压更是变本加厉 。 5月 , 美方宣布将共计33家中国公司及机构列入“实体清单” 。 6月 , 美方将20家中国科技企业列为“中国军方拥有 , 控制或有联系”的公司清单 。 12月18日 , 美方以“保护美国国家安全”为由 , 将共计77个实体列入“实体清单” , 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国公司 。 此外 , 美方还以各种方式打压华为、字节跳动、中芯国际等中国企业 。
【科技|美肆意打压中国企业必自食其果】为了让打压行径穿上“合法化”的外衣 , 美方可谓绞尽脑汁 。 美国参议员马克·卢比奥和众议员迈克尔·麦克考近日声称 , 为了加大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力度 , 美国应该“改写规则” 。 今年4月 , 美国商务部扩大了所谓“军事最终用户”的定义 , 新规不仅涵盖武装部队和警察 , 还包括支持或协助军事物品维护或生产的任何个人或实体 , 哪怕企业的主业并非以军事为目的 。 有分析指出 , 新的定义给美方随意“扣帽子”提供了很大操作空间 。
事实上 , 美方也确实用先给中国企业“扣帽子” , 然后通过“拉清单”的套路 , 强行介入企业之间的交易 。 这种嘴上标榜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理念 , 行动中尽是强盗手段的做派 , 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 , 美国借制裁将欧企挡在中国市场之外 , 正在欧洲很多企业中引发广泛批评 。
从全球经济层面来看 , 美方动用国家力量打压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 , 将对正常的国际经贸合作造成极大伤害 , 是对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社会合作毫无责任感的表现 。 其目的也并非真的为了维护国家安全 , 而是企图削弱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 遏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
美方这些伎俩 , 损人也不利己 , 结果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 让美国社会和美国企业反受其害 。
以航空业为例 。 今年以来 , 美方多次对中国航空企业和机构进行打压 , 企图遏制中国航空产业快速发展的态势 。 但是 , 航空业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 , 供应链产业链遍布全球 , 环环相扣 ,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 美方打压中国航空业 , 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 包括美国航空业在内的全球航空业都深受其害 。 一些美国航空企业在经受安全事故和疫情的双重打击后 , 刚刚开始进入复苏状态 , 全球产业链的波动对其复苏态势产生不小的影响 。
需要强调的是 , 对那些在海外发展业务的中国企业来说 , 尤其需要警惕一些美国政客固执己见、肆意妄为的行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 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 , 必须牢牢坚持底线思维 , 遵守国际规则和当地法律法规 , 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 , 做好随时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 。 同时 , 要努力进行核心技术攻关 , 搞出更多独门绝技 , 尽快解决“卡脖子”问题 , 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 。 (经济日报郭 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