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事记|网红品牌“翻车”在2021( 五 )
文章图片
图7/10
消费者针对三只松鼠的投诉来源 / 黑猫投诉平台
由于产品或配料众多 , 供应链分散 , 这些食品普遍采用代工模式生产 , 品牌则主攻渠道和营销 。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曾对开菠萝财经表示 , 代工产业链、供应链的不可控程度 , 随着产品数量、代工商的不断增多而增加 , 品牌的管理难度随之加大 。 为了降低风险 , 品牌既需要完善质量内控体系 , 也要严格筛选代工厂 , 同时相应的提高代工费 。
然而 , 无论是加盟还是代工 , 都是消费品牌当下的扩张路径 。 “靠标准、靠品牌、靠体系去扩张 , 肯定比自营自产要更快 , 但速度上去了 , 质量、品控、安全等就容易出问题 , 就看怎么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 ”林岳表示 。
一系列食品安全暴雷事件 , 暴露了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能力不够 , 但长远去看 , 也将企业进一步向标准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改进 。 有分析人士认为 , “只要人操作和执行 , 就存在误差和疏漏 , 只有机器人、机械手 , 才能做到100%精准执行 。 ”
经营“翻车”:
活下去成终极难题?
2021年的新消费大战里 , 即便那些冲击成头部、站上二级市场的玩家 , 日子也不算好过 。 一时风光无两的新消费“第一股”们 , 无一例外地遭遇了市值大缩水 。
2020年11月 , 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登陆纽交所 , 成为第一家在美上市的“国货美妆企业” , 市值一度高达160亿美元 。 但如今 , 逸仙电商股价跌至2.03美元 , 总市值仅剩12.82亿美元 , 比最高时蒸发了约九成 。
文章图片
图8/10
完美日记上海五角场店 来源 / 逸仙电商官网
资本市场不买单 , 还是因为其“给‘网红’打工”的阴影挥之不去 。 从它2021Q3财报来看 , 销售额、营收同比都有所增长 , 毛利率高达67.9% , 但仍无法改变持续亏损的现实 , 光销售和营销费用就花了9.12亿元 , 营收占比高达67.9% , 而研发费用仅占2.7% 。
而2020年12月上市的“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 , 发行价为38.5港元/股 , 市值一度冲破1000亿港元 , 如今市值也蒸发了约40% 。
再来看看2021年6月上市的“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 , 上市发行价19.80港元/股 , 当时总市值高达323.47亿港元 。 不到半年时间 , 市值缩水超一半 , 仅剩146.81亿港元 。
与多个新消费赛道里的“第一股”没撑住相比 , 临近年底一口气关闭300家门店的海底捞 , 或许更能代表消费赛道2021年的大起大落 。
2021年2月 , 海底捞的股价一度高达85.75港元 , 最高市值4544.75亿港元 , 时至6月 , 股价出现断崖式下跌 , 市值蒸发超2500亿港元 。 11月 , 海底捞宣布关闭300家门店 , 令外界哗然 。
推荐阅读
- 市场资讯|“真·网红”马斯克:一个特斯拉哨子30万,大红内裤遭秒光
- 创事记|圈层社交的高光与隐忧:小天才电话手表会跑偏吗?
- 创事记|NFT距离元宇宙只差一个周杰伦
- 创事记|从主播开始谈一个购物需求
- 防疫四部曲|提高警惕做好防护,牢记“防疫四部曲”
- 新高|多个海区温度创新高 去年成有记录以来海洋最暖一年
- |小人物出海记:抢食亚马逊,月销百万
- 数据|持续升温!2021年海洋温度再破记录
- 创事记|游戏行业现最大收购案,Take-Two收购Zynga有何考量?
- 年味|冬奥手记:闭环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