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一会】从《诗经》到《万叶集》:古人是如何与神交谈的?( 七 )

在《邶风》中有《绿衣》一诗:

绿兮衣兮 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 曷维其已 (第一章)

绿兮衣兮 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 曷维其亡 (第二章)

绿兮丝兮 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 俾无訧兮 (第三章)

絺兮绤兮 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 实获我心 (第四章)

在旧说中,此诗是讽刺觊觎夫人地位的贱妾之诗。春秋初年,卫庄公因喜爱妾室,而抛弃了自己的正夫人,时人作此诗以为谴责。绿是间色,黄是正色,用正色的黄色来做里衣和下裳,间色的绿色来做上衣,是价值的颠倒,也表示正妃与妾之间地位的颠倒。当寒冷的秋风乍起,就将夏天用麻所做的絺绤扔掉了;失去宠爱的正夫人就像这夏衣一样。以前的世守其道,繁花似锦,却又不知从何得以说起了。

此旧说的解释,主要是从“绿衣黄里”“绿衣黄裳”这两句中推导出来的。用颜色的正色与间色来标明妃妾的地位,这是否就表明有贱妾僭上的意思呢?在儒家的经书之一《周易》坤卦中有“黄裳,元吉也”之语,是说黄裳为庆贺祝福之物。同是经书之一的《仪礼》中关于婚仪的《士昏礼》,以及《礼记》中规定礼服的《玉藻》里,都有提到“黄裳”一词,皆认定其为正服之裳所用色。从“黄裳”一词在文献之中的用例来看,并不存在贱妾僭上这类的解释余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