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外国人发现吃完中国松子嘴里有怪味,我国随即禁止出口,原理至今不明( 三 )
而在2011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粮农组织/世卫组织农药残留联席会议(CCPR)上 , 华山松和另一种松树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都从可食用树坚果名单中被剔除 。 很快 , 国际标准设立机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也把华山松和马尾松从可食用树坚果名录中删了 。
文章图片
图7/12
马尾松的松子也可能造成松子嘴 。 图片来源:wikipedia
我国也很快做出了反应 。 2010年12月 ,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CCCFNA)专门讨论了松子嘴的问题 。 讨论结果是 , 我国决定不再向外国出口华山松的松子 , 并设立了一个合格的松子出口商名单 , 以此减少松子嘴的发生率 。
文章图片
图8/12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指出 , 2008年开始 , 我国就不再向欧洲出口华山松松子 。
那么 , 松子嘴到底是不是我国华山松松子的锅呢?
根据澳洲新南威尔士食品监管机构在2012年发布的调查报告 , 在华山松松子被中国拉入出口“黑名单”后 , 欧洲的松子嘴案例数量确实下降了 。
文章图片
图9/12
可是问题到这里其实只被解决了一半 , 剩下的关键疑问是 , 松子嘴到底是什么原理呢?
关于松子嘴的原因 , 研究者和消费者众说纷纭 , 有人说是松子坏了 , 有人说是某些松树的松子含有未知毒素 。 为了研究造成松子嘴的特殊分子 , 研究者们也使用了各种仪器和测量手段 , 比如气相色谱法、DNA测序 , 以及核磁共振 , 可是到现在为止这个未知分子还没有被发现 , 松子嘴的原理也没有被破解 。
2010年 , 华盛顿州立大学食品科学院的毒理学教授 Gregory M?ller 提出了一个较有说服力的假说 。 他指出 , 松子所特有的皮诺敛酸(Pinolenic acid)可能就是问题关键 。
文章图片
图10/12
皮诺敛酸是在1997年被挪威科学家发现的不饱和脂肪酸 , 这种脂肪酸只存在于松子中 。 皮诺敛酸会刺激内分泌系统 , 使肠道产生胆囊收缩素(CCK)这种激素 。
胆囊收缩素的作用是抑制食欲并刺激消化酶的分泌 。 在胆囊收缩素的作用下 , 胆囊会向十二指肠分泌胆汁 , 肝脏也会随之生产更多的胆汁 。
推荐阅读
- 齐鲁|齐鲁医学创新高峰论坛召开 专家共话前沿科技促医学进步
- 新浪科技|哈啰顺风车:三年完单总量3亿 认证车主数量达1800万
- 新浪科技|还在售卖!上万元买肯德基盲盒套餐,中消协呼吁抵制
- 新浪科技|美国百强雇主榜单:英伟达摘得桂冠,Meta下跌36名,Zoom吊车尾
- 新浪汽车|特斯拉回应ModelY起火:被旁边充电中的网约车引燃
- 快科技2018|三星Galaxy S22新配色曝光:新增樱花粉 2月8日见
- 识别|外卖界又一黑科技 饿了么计划2022年覆盖100000顶智能头盔
- 斯达|汉威科技:目前能斯达的电子皮肤已有小批量商用
- 快科技2018|美团公开新专利:指纹解锁共享单车 不用扫码了
- 疫情|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学子以舞抗疫,“艺”心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