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乘联会:2022年新能源补贴政策是巨大利好 补贴规模上限没有锁定( 五 )


近期新能源车保险的推出是很好的事情 , 但新能源车保险成本增加偏高 , 可能结果是新能源车省下的油钱要去交保险费 , 导致新能源车使用似乎不划算 , 形成买得起用不起的现象 , 增加了价格敏感性用户的购车顾虑和挑选险种的决策难度(考虑到附加险险种的离散程度) , 不利于新能源车推广 。 随着新能源车的大数据积累日益完善 , 个性化保险业务能力超强 , 因此车企将来有必要建立自己的保险品种 。 伴随着新能源车的新技术提升趋势 , 在通过历史数据测算理赔率的基础上 , 保险行业结合交通部等部委对道路交通环境改善和高效执法力度的持续提升背景下 , 或有更精准的保险测算和险种方案推荐 。 也期待国家政策要支持保险费用的合理补贴 , 让更多消费者买新能源车省钱、省心 。
5.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取消有利于市场化竞争
2021年12月27日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 , 在汽车制造领域 , 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 。
此前的二十多年中 , 中国对于合资车企的股比一直有着严格限制政策 。 此次放开有利于市场化竞争的深化 , 也体现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大国姿态和逐步践行从消费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型的必由之路 。
合资企业预计会在股权调整上相对谨慎 。 目前看乘用车市场的增长遭遇瓶颈 , 自2017年乘用车销量达到2372万辆后 , 传统燃油车的总体规模已经难以扩大 。 入门级消费力不足 , 传统燃油车A级车低端市场已经增长乏力 。 合资车企的优势是传统燃油车数十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和对应的消费群体洞察 , 在市场规模受阻后 , 企业效益下行风险巨大 。 合资车企外方重新建设第三家燃油车企业和树立新品牌的沟通难度和沉没成本巨大 。
【财联社|乘联会:2022年新能源补贴政策是巨大利好 补贴规模上限没有锁定】自主新能源崛起改变市场版图 。 由于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发展迅猛 , 自主品牌新能源表现超强 , 通过对于新能源消费者的快速反馈机制助力产业链主动转型调整 , 形成了在整车制造环节中的领先优势 。 中国成为世界新能源车发展的核心竞争市场 , 因此放开股比短期内对市场格局影响不大 , 长期看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车的强势增长将获得更优势的市场地位 , 也有助于提升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国产化水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