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答案“拍照即得” 搜题类App是真助学还是长惰性?
手机一拍 , 答案就来 。近年来 , 拍照搜题App成为很多在线教育平台的引流工具 。“用户体验”越来越好 , 使得不少学生群体对其产生了高度依赖 。与之相伴的 , 是持续升温的争议:此类App到底是帮助孩子学习还是助长了他们的惰性?
文章图片
部分专家和教育界人士认为 , 当前拍照搜题App的功能还在不断升级 , 在学生中的渗透率持续走高 。在此背景下 , 有必要对其作用进行反思 , 对以提分为卖点的营销推广进行规范 。
拍一拍得答案 真学习还是抄作业?
“作业有问题 , 就问题拍拍”“小猿搜题 , 拍一下 , 就学会”……对身处互联网时代的中小学生来说 , 各类搜题App让家庭作业习题的答案唾手可得 。
“遇到不会的题 , 拍一下 , 答案就出来了 , 现在确实有点离不开它 。”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学学生胡云帆毫不掩饰对这类App的依赖 。他说 , 内心虽然知道这样不好 , 但时间一长就成习惯了 。
“学校通常不让用 , 但回家还可以用 。”胡云帆说 , 班上每个同学几乎都配有手机 , 且手机中至少有两三个搜题App 。
湖北省武汉市某中学高三学生黄子琦说 , 现在高中的习题集一般配有答案 , 做完了可以对着批改 。遇到没有答案的难题 , 自己一般要思考一下 , 实在想不出来再用搜题App看解题过程 。“但在那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同学手里 , 搜题App很容易成为他们的抄作业工具 , 以前没有App的时候他们抄同学的 , 现在有了App抄得更方便了 。”
对在线教育平台来说 , 由于拍照搜题App有很高的用户黏性 , 堪称“引流利器” 。各大平台对其功能不断升级 , 旨在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
如一款名为“快对作业”的App , 不用学生一道道拍照搜题 , 只要扫一扫教辅资料的条形码 , 就可以轻松得到整本书的答案解析 。有一款“题拍拍”App , 宣称签约100名清华北大“解题官” , 提供在线“免费答题”服务 。
学生“甘之如饴” 老师家长忧虑
对不少家长、老师来说 , 学生对拍照搜题App越是“甘之如饴” , 他们就越发感到忧虑 。
——搜得到答案 , 搜不到思考能力 。“不能说深恶痛绝 , 但肯定是弊大于利 。”上海市普陀区宜川中学的老师凌露轩是一名高三年级班主任 , 对于此类App , 她和同事的态度非常坚决——“一刀切”禁止学生使用 。
“作业交上来 , 80%的同学都做得非常好 , 但一到考试 , 很多题型经常有50%的人没掌握 。”凌露轩说 , 当前的教育导向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 很多学生通过搜题App直接获得答案 , 根本就没有学习思考的过程 , 老师也难以判断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 。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 随着竞争加剧 , 不少搜题App还推陈出新 , 宣称“毫秒级响应”“随拍随解” , 这使得部分学生对App的依赖度不断增高 。
——大学生兼职挣钱 , 答题水平参差不齐 。采访中 , 学生、家长及教师普遍反映 , 拍照搜题App的正确率并不让人满意 。上海市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郭艳告诉采访人员:“辅导孩子学习时 , 校内‘拔高’的数学题 , 有时候不太会 , 需要参考搜题App , 但用久了就发现这类App的解答也不一定正确 , 估计错误率在10%以上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目前“题拍拍”等推出了兼职答题业务 , 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以通过“抢单”答题挣钱 。由于答题者的水平参差不齐 , 不少答案并不正确 , 对学生有误导作用 。
——搜题是假 , 网上冲浪是真 。“每天放了学就说要搜题学习 , 手机拿去一用就是三四个小时 , 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对于近期孩子的反常行为 , 河南省焦作市一名初三学生家长有点担忧 。
据安徽省宣城市狸桥中学教师杨盛梅的观察 , 不排除有部分学生是真的为了学习 , 但以搜题为名获得手机支配权的学生绝不在少数 。
正视技术双刃剑 思维训练重于获得答案
“良好的教育 , 是缓慢的成长 , 允许发呆走神 , 可以有奇思妙想 , 而不是在标准化的竞争通道里 , 不停地刷分 。”法学教授罗培新认为 , 拍照搜题App省却了学生冥思的痛苦 , 却也消灭了孩子们真正的快乐 。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党委书记陈宏观说 ,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 关键要看如何使用 。近年来出现的拍照搜题App , 对于自控力弱的孩子来说 , 负面作用肯定大于正面效果 , 容易导致懒惰 , 养成抄作业的习惯 。
“我们不允许学生在校内使用这类App , 也不提倡他们在校外使用 。但同时也要考虑客观情况 , 如家长可以从App上参考一些解题过程 , 再有的放矢地辅导低年级孩子作业 。”陈宏观说 , 良好的教育包括引导和陪伴 , 除了老师 , 家庭也要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吴遵民认为 , “解题”作为教育过程之一 , 意义绝不只是得到一个答案 , 而在于思维方法的训练、意志品质的锻炼、创新精神的培养 , 很多人绞尽脑汁、冥思苦想 , 最终解出难题时会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 原因也正在于此 。
受访专家表示 , 拍照搜题App大肆宣传“拍照即得” , 不断提升所谓“用户体验” , 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育规律的破坏 。可以说 , App答得越快越好 , 越容易助长自控力较差学生的惰性 。同时 , 教师也难以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 , 容易造成教学失准、失焦 。
【视点·观察|答案“拍照即得” 搜题类App是真助学还是长惰性?】“从不会做到会做 , 从会做到会思考 , 这应该是一个学生在解题中真正学到的东西 。”吴遵民表示 , 对拍照搜题App的规范约束 , 要形成多方合力 。学校要向家长告知此类App的弊端 , 指导有限度地合理使用;家长也要逐步转变心态 , 对刷分、提分之类的营销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张庭夫妇公司被查 该怎样精准鉴别网络传销?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
- 车型|买车一定要有OTA?别克来告诉你答案
- 陈明永|行业观察|OPPO陈明永:对的路,不怕远
- 视点·观察|2021车市拐点之年:芯片荒、交付难、投诉多
- 视点·观察|今年的圣诞C位属于元宇宙
- 用户|扫地机器人行业未来怎么走?石头科技给出了答案
- 视点·观察|2021年清洁能源行业开始认真应对采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