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武汉考生拍照上传小猿搜题 在线教育再遇教育公平性争论

今日 , 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官方微博 @黄陂教育 发布通报 , 针对网传考生吴某某将高考数学题拍照上传小猿搜题一事 , 对违规考生作出给予取消此次考试资格 , 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的处理 , 并根据后续调查结果作出进一步处理 。

视点·观察|武汉考生拍照上传小猿搜题 在线教育再遇教育公平性争论
文章图片

新闻一出 , 一片哗然 , 公众最多的关注点是一个参加高考的考生能将有拍照且能上网的设备带进场 , 还能大摇大摆地搜题 , 然后居然信号没有被屏蔽 。
此举会被本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在线教育行业予以什么样的雪上加霜 。
作为本次事件的当事方 , 小猿搜题官方很快就“一高考生用手机搜高考真题 , 未搜到结果反被工作人员举报”事情表示:
6 月 7 日下午 , 小猿搜题工作人员监测后台时发现 , 某用户通过手机拍照搜索疑似高考真题 , App 未提供任何搜索结果 , 考试结束后 , 经确认 , 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举报 , 并将后台截图和数据等线索打包提供给相关部门供核查 。该题目从未在前端显示 , 未以任何形式泄露 。

视点·观察|武汉考生拍照上传小猿搜题 在线教育再遇教育公平性争论
文章图片

而有网友进一步爆料称 , 在小猿搜题 App 上工作人员监测后台时发现有个用户上传的一张卷子有点可疑 。
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 , 上传的数学试卷截图左上角出现了考生名字和座位号 24 , 然后上传时间是 6 月 7 日 15:46 , 联想到高考 , 这不就是 2021 年全国新高考一卷数学卷!

视点·观察|武汉考生拍照上传小猿搜题 在线教育再遇教育公平性争论
文章图片

对此 , 小猿搜题 App 的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刻截图举报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高等教育考试办公室连夜处理该事件 。
可以说 , 小猿搜题的这位工作人员立了一大功 , 不仅仅是他维护了高考的公平性 , 更重要的是 , 被资本红利裹挟的在线教育行业 , 是不是在影响教育公平性这个洪流中成为中流砥柱 , 为他所服务的公司和他所在的行业 。
而在黄陂高考考生使用小猿搜题 App 作弊后 , 作业帮 VIP 问答小程序发布通知称 , 宣布高考期间将关闭问答业务 。
【视点·观察|武汉考生拍照上传小猿搜题 在线教育再遇教育公平性争论】作业帮问答答主的工作主要是在线解答学生提问 , 每题 1.5 元 - 9 元 , 优秀者可升级为审核老师 , 收入更高 。而关于答题的方式 , 作业帮 VIP 问答的答主将答题过程写下来然后拍照上传 , 答题优秀者有额外的奖励 , 题目难易程度也是随机分配的 。
狂风卷过 , 一地鸡毛
过去数月 , 围绕校外培训机构补课是否影响教育公平性问题重创了中国的在线教育行业 , 更有传言 , 在线教育行业海外上市路径被堵死 , 与此同时 , 整个行业陷入裁员风波 , 首当其冲的是低年级的课外辅导 , 特别是以瓜瓜龙为代表的一众学龄前 APP 。
本以为 , 高年级的课外辅导和围绕在线教育公司的在线服务不会遇到问题 , 但黄陂考生拍题事件一出 , 拍题类 App 同样会命运多舛 。
想过去互联网还不那么发达的时代 , 学渣们集体早点到学校抄作业的情形依然浮现在眼前 , 当时指望的是学霸们的帮忙 , 如今直接靠 APP , 连打招呼、请吃饭、借玩具的步骤都省略了 , 准确率可能还更高 。
近些年来 , 拍照搜题 App 很热 , 手机一拍 , 答案就来 , 成为了很多学生喜爱的学习工具 , 随着越来越”人性化“的用户体验 , 很多学生对这种 App 产生了高度依赖 。
遇到不会的题一拍答案就来 , 然后就变成了遇到不想写的作业一拍就有人替我们答 , 这是帮孩子学习成长还是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懒?
有媒体报道称 , 对于在线教育平台而言 , 拍照搜题 App 具有很高的用户粘性 , 毕竟 K12 教育有 12 年 , 得写 12 年作业 , 堪称好用的“引流利器” 。那么为了更好地让用户觉得用起来爽 , 那么就要不断升级平台功能 , 进一步加大用户粘性 。
如何用起来爽?就是搜答案更快更方面更准确 , 甚至能达到毫秒级响应 。
遇到难题才拍一拍 , 还是遇到题就拍一拍还是不一样的 。毕竟搜得到答案 , 搜不到思考能力 , 长期抄作业就不会独立思考完成题目 , 离开手机连平行、垂直都不会证明了吗?
对于老师而言 , 学生们一旦过多使用拍照搜题 App , 很难了解到学生们的真实学习情况 。平时作业情况很好不代表考试成绩好 , 更不代表学生们的真实学习水平 。
每名学生都差异化的 , 有人擅长代数、有人擅长几何 , 有人的证明题很厉害 , 有人的三角函数很烂 , 作业是最能体现出孩子们漏洞的地方 , 然后满眼完美的答案 , 老师们如何得知孩子到底该向哪个方向努力?
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 。
一刀切禁止孩子们使用拍照搜题 App 也不是个事儿 , 因为遇到难题实在不会总不能空着等老师讲 , 其实有些题看看答案就秒懂 , 能提高学习效率 , 但是需要的是学生们的自律性 , 同时需要平台履行好自己的义务 。
是否在设置的时候降低点击权限 , 比如限制每人每日拍题次数?
而且对于答题者来说是否增加讲解的步骤 , 不光聚焦于答案本身 , 好的答题者是否让他们多教教屏幕外的孩子们如何思考而不是只有冰冷看起来完美的答案?
同时 , 很多成年人尚且戒不掉过多使用手机 , 更何况是孩子们 。拿着手机真的只搜题?农药不香?B 站不想看?拿着手机一泡就是几小时 , 影响学习成绩的同时还逐渐失去发现精神和思考能力 。
因此 , 我们也要思考技术如何更好地赋能用户 , 而这就需要多方协同共同发展了 。
回到最初的事件中 , 震惊愤怒之余 , 我们也要思考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焦虑?刷分、刷题的学习方式并没错 , 但是急功近利只能让孩子们远离学习的快乐 。
其实 , 废近九牛二虎之力搞明白一个知识点、做对一道题是快乐的 , 身为打工人的深有体会 , 繁忙的工作很难让人静下心来学点儿新东西 , 而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是无法用金钱、名利衡量的 。
本文作者此前看过韩国生产线生产金枪鱼罐头、紫菜包饭的视频 , 对于鱼骨超标的罐头、重量不达标的饭团要处理掉 。
而学生们不是罐头和紫菜包饭 , 超标的鱼骨和重量都是每个生命体独特的标记 , 而不停地刷题、刷分 , 让一个个有天赋、爱好的孩子们逐渐失去个性 , 成为符合统一标准的”金枪鱼“、”紫菜包饭“ , 成为”小镇做题家“ , 这显然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
良好的教育 , 从来都是缓慢的成长 。
被资本快速催肥的在线教育产业 , 到了该为其三省其生 , 躬身入世的尖峰时刻了 , 作为这场全民焦虑运动中的受益者 , 该为社会更多的做点什么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