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中国何时诞生“英伟达”?( 二 )


随着GPU的并行计算优势被逐步挖掘 , GPU的应用领域从图形处理扩展到高性能计算 , 逐步成为Al计算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通用型芯片 。2020年6月 , 英伟达推出基于安培(Ampere)架构的A100 Tensor Core GPU , 成为全球性能最强的AI芯片 。
以应用终端角度分类 , GPU可分为PC端GPU、服务器GPU和移动端GPU , 对应三种架构 , 即与专用电路板及组件组成的独立显卡 , 共享集成显卡 , 以及移动端GPU与其他芯片或模块一起封装成高集成度的SoC——应用于手机、汽车电子、AI在内的多个应用场景 。
自从AMD在2006年收购加拿大GPU厂商ATI之后 , 目前 , 在PC及服务器GPU领域 , 全球GPU市场呈现“美国芯片三巨头”——英特尔、AMD和英伟达垄断的局面 。集成GPU市场英特尔优势明显 , 独立GPU市场英伟达和AMD两强割据 。
根据研究机构Jon Peddi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 , 2021年第一季度 , 全球PC端GPU市场中 , 英特尔(Intel)以68%市场份额位居榜首 , AMD和英伟达分别为17%和14% , 三家共计份额接近100%;全球独立GPU领域中 , 英伟达是数据中心GPU市场领导者 , 占据81%的市场份额 , 拥有领先优势 , AMD则以占比19%位居第二 。
仅2019年 , 英伟达凭借V100系列等产品 , 占据了中国AI训练芯片市场90%份额 , 牢牢掌握着中国这一庞大的AI芯片销售市场 。
英伟达能持续作为“芯片霸主”地位的核心原因之一在于其“轻设计模式” 。英伟达不做芯片制造和封装 , 交由台积电代工完成 , 自身享受7nm等先进制程工艺技术红利 。根据财报显示 , 2016年至2021年期间 , 英伟达收入增长了233% , 营业利润翻了一番 , 达到45亿美元 。在截至今年5月的三个月内 , 销售额同比猛增84% , 毛利率则达到了64% 。
事实上 , 中国很早就进入了GPU芯片设计领域 , 但结果并不如意 。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 中国开始引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技术和生产线 。但结果却是陷入了“代代引进、代代落后”的恶性循环 , 加上“汉芯一号”假芯片事件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 让中国的“自主处理器”遭受严重挫败 , 以及中国积极推动WTO全球化等因素 , 从而错失了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 下游企业只能“造不如买” 。
到2000年 , 以国家“18号文件”出台为标志 , 中国半导体才逐渐形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三业分离”的产业组织形态 , 引进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一批芯片制造(Foundry)企业在华建设、投产 , 技术水平也因此得到快速提升 。

推荐阅读